关闭朋友圈
            
            | 分享到: | 更多 | 

漫画 刘军
在微信朋友圈几乎就是整个交际圈的今天,发消息、等消息、回消息成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不断被投票、代购、广告信息刷屏,也让一些年轻人选择了关闭朋友圈。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35.8%的受访者想关闭朋友圈。
点评:尽管朋友圈是公共社交工具,但其也具有一定的私人属性,需要健康、安宁的话语环境。
             编辑:张苇柠
            
           | 经济日报:朋友圈“插播”广告更需用户匹配2015-01-23 | 
| 王建国:城市该学会“熄灯”2015-03-30 | 
| 苑广阔:如何避免“朋友圈”里无朋友2015-10-10 | 
| 校园要开放 游客要文明2016-03-23 | 
| 花海关闭2016-03-29 | 
| 构建新媒体平台责任链2016-04-13 | 
| 朋友圈“减谣”,要“增智”更要“增治”2016-04-13 | 
| 微信朋友圈如何呵护一个“干净屏幕”2016-04-14 | 
| 微信朋友圈为何越来越缺乏吸引力2016-04-14 | 
| 如何刷朋友圈 不交“智商税”2016-04-15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