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弊也“创新”
            
            
             伍齐
            
            //m.auribault.com
            2016-07-05
            来源: 北京晨报
            | 分享到: | 更多 | 

吴之如 图
据某基层教师文章披露,有些乡镇或者教育局组织中小学考试,某些校长可能积极参与安排学生作弊,比如借高年级学生替低年级学生考试,或者把几个班成绩好的集中成一个班,还有跑到不参加评比的学校借学生考试的。(《中国青年报》)校长牵头弄虚作假,美化的是个人“政绩”,践踏的却是教育底线与师道尊严。
             编辑:张苇柠
            
           | 快评论2014-01-20 | 
| 熊丙奇:大学生“枪手”给准大学生警示2014-06-09 | 
| 光明网:德国大众排放检测造假戕害工业4.02015-09-24 | 
| 刘建国:作弊入刑让公考乱象无处遁形2015-10-15 | 
| 朱海滔:“国考”入刑一剂正风良药2015-10-15 | 
| 向 秋:让“最严”成为公务员招考新常态2015-10-15 | 
| 王浩然:“史上最严国考”是一把“双股剑”2015-10-15 | 
| 施 经:作弊入刑具有警示教育意义2016-01-14 | 
| 彻查泄题疑云,让“作弊入刑”发威2016-04-25 | 
| 严惩考试作弊方显社会公平正义2016-06-03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