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这是10月20日《中国纪检监察报》的一条新闻:“多地省长书记曾建议别曝光,仍被中纪委点名通报。”这条新闻给人的联想颇多,其中那句有关“不怕处分怕丢人”的话,在笔者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不断反刍。
这句话在报道中是这样的:对于点名道姓通报的威慑力,一些受了处分的干部深有感触:“只要不点名道姓地进行通报,给个什么处分都行,咱丢不起这个人。”在这一点上,河南省襄城县纪委干部魏永涛也表示认同,“现在部分党员干部不怕给个党政纪处分,而怕在一定范围或网站上进行点名道姓通报,根本原因是怕丢人”。
乖乖,违反了党纪,却不怕处分怕丢人。这是一种什么心理?笔者解读是,其一,蔑视规则或者纪律;其二,太看重个人脸面。一句话,就是轻规则重面子。
中国人看重面子,关于各种重面子的故事和段子比比皆是,有为了面子比婚宴斗豪车的,有比着摔珠宝撕钞票的,近期的版本有两个人为了面子把一家餐馆的60多箱800瓶的啤酒都打开了的,至于普通版的讲面子,比如心里不情愿还要随份子等打肿脸充胖子的举止,更是车载斗量,就是再往早追溯,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里那个向扫墓人乞讨残羹剩饭的齐人,更是个“鼻祖”。所以千百年来,一句谚语一直在流传,那就是:打人别打脸,揭人别揭短。脸面包含尊严,是无与伦比,无上光荣的。
如果由此说讲面子是一种人情世故,那其实也没有什么,只要对社会无害。可关键是,如今人们讲面子,变成了对规则的无视。对于面子,林语堂先生曾有段入木三分的表述:中国人的“面子”这个东西,无法向外国人翻译,无法为之下定义。它像荣誉,又不是荣誉。它比任何世俗的财产都宝贵。它比命运和恩惠还有力量,比法规还受人尊敬。一些中国人正是靠这种虚荣的东西活着。
而现在,从中纪委的反馈来看,在个别官员眼里,面子似乎比规则和纪律还重要。对于违纪者,当然需要中纪委当头棒喝,点名道姓,这是真正的治病救人,否则一旦病入膏肓就晚了也完了。面子是自己挣的,岂是别人给的?一句话,一个人只有重视各种规则,遵守各种法律,严守各种底线,才能从根本上不丢脸,有面子,有尊严。⑧7
画中话
据《京华时报》报道,邢台市第五中学一女生向媒体反映,这学期的纯净水饮用费,她按照老师的要求交了50元,但是学校并没有开具票据。据了解,让在校学生缴纳纯净水饮用费,且交费不开票据,在邢台市已成为普遍现象。而教师职工饮用的纯净水,则“由厂家免费提供”。⑧7图/朱慧卿
周稀银:“点名”应该从此成为通报违纪的铁律 2013-12-19 |
朱昌俊:“点名”就应成为“批评”的标配 2013-12-19 |
颜新武:点名通报,撕下腐败遮羞布 2013-12-19 |
李晓亮:“点名”才刚点燃批评问责的引信 2013-12-19 |
马涤明:“酒后失当”的官员叫啥名字 2014-03-24 |
陈 健:审计通报为啥不“指名道姓” 2014-06-18 |
莫让少数黄赌毒党员腐蚀执政之基 2014-12-15 |
“点名道姓”式通报让违纪无处藏身 2015-09-16 |
王传涛:“点名道姓”突破官场“熟人社会” 2015-10-21 |
王传涛:“点名道姓”突破官场“熟人社会” 2015-1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