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曾看过一组漫画,一男一女各自照镜子,左边是大腹便便的男人,在镜子中看自己觉得是个型男,洋洋得意;右边是身材匀称的女人,镜中看自己胖了一大圈,忧愁不已。我不敢说男人们对自己的形象是不是真的如此信心爆棚,但“老觉得自己胖”的女性确实不少,很多人愿意为此打针削骨,由此产生了医疗美容产业的庞大需求市场。
但在这个市场迅速扩容的同时,相关案件数量也随之暴涨,9月14日《南京日报》报道,去年以来,全市检方查办的美容整形行业案件同比增长445%。此前媒体还曝光,号称“医美分期”的“美容贷”又盯上大学生,成为继“校园贷”之后的新陷阱。
乱象迭出,背后暴露出的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形象焦虑。在各部门齐抓共管之下,假药、非法执业、“美容贷”等等乱象固然有望得到治理,但一大群人发自内心的形象焦虑却不是那么容易纾解的。
何为形象焦虑?简单地说,就是觉得自己不好看、缺乏魅力,有此焦虑的人不仅限于女性。重点是,这种焦虑不一定基于事实,就像漫画里的那个女人,她其实不胖,只是感觉出了偏差;一些人想要摆脱的外表特征,有时正是另一些人想要拥有的,所以常有人成功做完美容手术,在旁人看来也不比先前更美。某期TED演讲的演讲者梅根·拉姆齐发现,每个月大约有1万个人在谷歌上搜索“我丑吗”,其中大多数是年轻女孩,这说明青少年对外表缺乏自信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都很常见。
形象焦虑并非小事。对个体而言,形象焦虑常导致自卑,对生活选择和个人发展的影响深远;在我国当下的年轻人中间,普遍的形象焦虑还与一种严重的审美趋同性相结合,韩式整容、网红脸相似且泛滥,美图软件按一个路数“美化”人脸……除了带火医美市场、拉高相关案件数量,更助长了某种审美扭曲、物化女性的不良风气,反过来又加剧个体焦虑,从各方面拉低整个社会的效率。
梅根认为,我们对自己外表的认知建立在他人评价之上,的确,假如我们一直以来的成长经历和所受教育未能帮助我们建立起坚定的自信,在受到外界的负面评价时就很可能信以为真;而在形象焦虑“症候群”中,对于那些盲目追捧韩式整容、网红脸的人,还应该加上一句,当人们对审美缺乏主见、审美能力不足时,也更容易人云亦云。可见,要想解开形象焦虑这道难题,还需着手于人格、美学等方面教育。
在完整的人格教育之下,一个人对自己的能力和魅力当有一定程度的自信,能够用成熟的态度去尊重和欣赏自我特征;经过美学教育的熏陶,懂得欣赏美的多样性,能够用理性的态度去看待风云变幻的时尚,应当本能地对目前这种诡异的清一色“韩式审美”产生怀疑,何至于无法抵抗医美广告的鼓吹或明星效应,乃至宁愿靠整容手术来排遣焦虑、提升信心?
人民日报曾发文《美育是一种刚需》,呼吁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赋予美育应有的位置,也提到当前社会并没有形成对审美能力的饥渴感。在我看来,没有饥渴感或许是一种错觉,只是饥渴得太久、太普遍,以至于忘记了不饥渴是什么感觉。美容乱象背后的形象焦虑,正是社会对审美能力的无声呼唤。
长沙晚报:美容行业应遵循医疗标准2014-08-05 |
廖海金:医疗美容业亟待整肃2014-08-18 |
盛人云:整顿整容乱象须先纠偏“颜值热”2015-10-20 |
秦佳明:整形乱开刀 监管须“亮剑”2015-10-20 |
雅 婷:你会用切菜刀割双眼皮吗2015-10-30 |
廖海金:暴利驱动美容业亟待规范2015-10-30 |
杜绝美容陷阱,先从“出生证”管起2016-04-12 |
【图说】“脸面”2016-06-03 |
“被代言”2017-03-01 |
重拳出击2017-07-0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