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诗词大会
田东江
//m.auribault.com 2018-03-28 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日前又开播了,前两季均火爆一时。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诗词知识比拼,虽然从内容看,该叫中国诗词背诵大会更合适一些。盖古人常有“诗词大会”一类的活动,也就是雅集,无论是友朋之间,还是奉和御制,都相当于诗词创作大会。

  史上最有名的诗词大会,当推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的“兰亭之会”。40几个名士或准名士一共写了30多首诗,汇成一集,王羲之因之留下了享誉后世的《兰亭序》。没这么著名的,还有曹氏兄弟与建安七子等的“邺下之游”、石崇在此基础上形成二十四友的“金谷宴集”等等。对前者,曹丕在《与吴质书》中有过回忆:“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连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对后者,石崇《金谷诗序》云,当时参与的30多人“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金谷酒数,就此成为罚酒三大杯的代名词。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云:“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兰亭会上没作品的那些人被“罚酒各三斗”,想必也是从中而来。去除那些附庸风雅者,从前诗词大会的创作状况可窥一斑。

  去年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增加了“飞花令”环节,那是借鉴了古人饮酒助兴时玩儿的一种高雅游戏。所谓飞花令,就是直接说一句带“花”的诗,然后按照“花”在诗中的位置,顺序对应到在座的人,对应到了谁,谁就要喝酒。巴金先生的小说《家》里对此有一段生动描写。那是在吃年饭时,一大家子玩儿起“飞花令”,琴先说了句“出门俱是看花人”,然后“众人依次序数过去,中间除开淑芬、觉世、觉群三个不算,数到花字恰是觉慧,于是都叫起来:‘该你吃酒。’”觉慧喝了之后,马上来个“以牙还牙”,他得意地对琴说:“现在该你吃酒了。——春风桃李花开日。”大家“从觉慧数起,数到第五个果然是琴。于是琴默默地端起酒杯呷了一口”,琴又说了句“桃花乱落如红雨”,这回该坐在她下边的淑英吃酒。到觉英吃酒之后,冲口说出一句“感时花溅泪”,然而瑞珏不依:“不行!不行!五言诗不算数。另外说一句。”这一段描写,清清楚楚地交待了“飞花令”的规矩。

  “飞花”一词,据说出自唐代诗人韩?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但“飞花令”局限于“花”字,开玩笑说,有些漠视诗词高频用字中丰富多彩的一面。《中国诗词大会》则拓展了“飞花令”的外延:每场比赛设一个关键字,由场上选手得分最高者和百人团答题第一名,轮流背诵含有这个关键字的一联诗句。因此除了“花”之外,我们还看到了山、月、春、云、夜、酒、水等字悉数登场,而且不仅五言诗七言诗算数,甚至词也可以,对字眼在诗句中的位置要求也没有那样严格,选手只要背诵出含有关键字的句子即可过关。较之前不同的是,上下联句要同时说出,比如只说出“侬今葬花人笑痴”不行,还得加上“他年葬侬知是谁”。这个新增的改进版“飞花令”环节,在节目进程中最为紧张激烈,观众也看得最过瘾。

  浩如烟海的传统诗词,足以为改进版“飞花令”提供取之不竭的素材。其实不要说整体用字的高频,诗人个体也往往偏爱某字。江盈科《谈言》说,南唐进士黄可诗中好用“驴”字。如《献高侍郎诗》云:“天下传将舞马赋,门前迎得跨驴宾。”可惜,《全唐诗》中黄可的诗只有这一首、只有这两句,不能一窥其“好用”的程度。周密《浩然斋雅谈》也归纳了一下,说杜诗喜用“悬”字,例句这回可多,“江鸣夜雨悬”“侵篱涧水悬”“山猿树树悬”“空林暮景悬”“当空泪脸悬”“猕猴叠叠悬”“疏篱野蔓悬”“复道重楼锦绣悬”……又说东坡诗则喜用“?A来”两字,“?A来东观弃丹墨”“长陵?A来见大姊”“?A来城下作飞石”“?A来畦东走畦西”“?A来从我游”“?A来齐安野”“?A来清颍上”“?A来廉泉上”……“?A来”的释义很多,在句子里究竟是什么意思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晚唐诗人许浑则喜欢与“水”关联,其《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有“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汴河亭》有“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金陵怀古》有“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咸阳城东楼》有“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等等,以不同的形式表现了“水”。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桐江诗话》云:“许浑集中佳句甚多,然多用水字,故国初士人云‘许浑千首湿’是也。”千首湿,说不清是玩笑还是嘲讽。

  某个诗人对某个字眼都如此偏爱,集纳起来当然更不得了。央视的改进版,给“飞花令”赋予了新内涵的同时也赋予了新生机,借高频字眼来以点带面,对熟稔诗词无疑大有裨益。引申来看,清朝钱泳有句话说得很精辟:“古人诗文,不过将眼面前数千字搬来搬去,便成绝大文章。”进而他认为“圣贤学问,亦不过将伦常日用之事,终身行之”,这就更发人深省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