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诗养英雄气
李家华
//m.auribault.com 2017-03-13 来源: 解放军报
分享到: 更多

  诗词大会火了,火的不仅是学霸武亦姝,更是百读不厌的唐诗宋词,正是这些字字珠玑的诗词成就了选手们的妙语连珠,也引来了观众们的拍手叫绝。在这个追求快餐文化、偶像消费的年代,诗词大会在努力唤醒着我们内心深处浪漫的文化记忆。在众多的文学样式中,诗词以其短小简练、朗朗上口,最为人们所熟识,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学前幼童,谁没有几句随口诵读的诗句?作为一名军人,笔者尤爱读军旅诗词。

  唐代戴叔伦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让我感悟到的是军人的为国担当;宋代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让我领悟到的是军人的血性豪情……五千年华夏文明,给我们留下了灿若星河的军旅诗词,文字间刀光剑影、战马嘶鸣、旌旗猎猎、壮怀激烈,处处充满军人血性和担当,无不使人感受到心灵的震撼、精神的鼓舞和人格的升华。新时期军人当常用军旅诗词涵养血性担当、锤炼战斗意志,为强军梦的实现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兵法云:“合军聚众,务在激气”,这个“气”指的就是血性。一支军队,如果没有横刀立马的豪气、舍我其谁的勇气、一往无前的士气,就不可能打胜仗。这一点在军旅诗词中有着充分的诠释:“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少年侠士矢志精武、视死如归的无畏气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道出了身经百战的将士的豪迈誓言,如同划破长空的号角;“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显示了将士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精神;“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体现了好男儿血洒疆场、捐躯赴难、义无反顾的慷慨壮志和战斗精神……这些军旅诗词之所以能让我们热血沸腾、豪情满怀,就在于字里行间展现出来的那种不畏强敌、敢于亮剑、舍我其谁的血性和保家卫国、效命疆场的担当,摄人心魄、催人奋进。

  这些军旅诗词无疑是军人真正的歌,书写着军人的精神和魂魄,是可以发挥强大熏陶作用的精神富矿,是培育官兵血性担当的宝贵财富和文化营养。那些雄浑激昂、饱含正气、血气和豪气的战斗诗词,不仅能在轻松愉悦中营造浓郁的尚武氛围,更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穿越千年的军人优秀品质,是对新时期官兵的精神洗礼,最终必将转化为精武强能的强劲动力。愿军人多读些军旅诗词,使历代优秀军人的烈烈血性、虎虎生气在新一代革命军人身上传承发展。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