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开微博了。4月12日上午10时12分,霍金教授发出了第一条微博,向中国的朋友们问好;第二天,他又发出了一条介绍“突破摄星”计划的长微博。短短两日之内,霍金的微博粉丝量就突破260万,两条微博下的留言数量40多万,不少网友都大呼惊喜,纷纷点赞热门评论“关注了您的微博我感觉连接了宇宙”。
也许比霍金微博更值得关注的,是网友评论,这些评论本身已经成为热点话题,热度甚至盖过了霍金。各种调侃、逗趣、俏皮话,显现网友对科学“大神”的喜爱,透露着对科学世界的憧憬。借着这一霍金微博评论现象,真的可以看到潜藏于网络、社会中的科学热情,这样的热情就是满满正能量。
霍金越来越像畅销科普作家,但不要忘记,他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网友“追捧”的霍金,是严肃物理的巨匠,在这样的物理世界,可是充斥着令人头皮发麻的“超级概念”,任何一个名词,一套公式,都可以激起人们退学的念头。可竟然是这种高精尖的物理学,借着霍金,也借着现代、时尚的知识文化传播,竟变得俏皮动人,一次次成为社会文化的“引爆点”,吸引粉丝无数。
科学探索,一次次突破性的发现,理论范式的一次次成熟成型,每每都会回到看似庸俗的社会日常生活之中,汲取力量,或者解答普通人的困惑。这个时候,晦涩的理论与庸常的经验编织在一起,科学巨擘走进大众,进入公共传播体系,“科学精神”恰恰少了数理强调,多了文化思想趣味。网友之于霍金微博的评论,让人看到“科学精神”真正实现根深叶茂的土壤在哪里。
科学是无国界的,当然人们也会希望周围出现更多这样的科学家,走出科研机构的深宅大院,介入普通人的日常精神生活之中。也希望我们的文化传播工业少点功利,在高深知识领域多做转化、引介的工作。也不必讳言,也许真是这样的先进文化工业体系,将前沿科学工作者“制造”为“科学明星”。这不仅仅是指通常意义上的“科普”,不仅仅是养生学、营养学,以及各种生活教科书式的科学边角料,人们更加需要的是前沿科学的世俗化、时尚化,彻底改变科学之枯燥、科学家之古板的陈旧印象。
我们置身一个身份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时代,各行各业之专家,与普罗大众之间,仿佛隔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社会上,多有“民科”的调侃,这透露着一种心态:“隔行如隔山”,专业身份决定热情也有界限。这并非我们所需要的创新环境,世俗的科学爱好与热情,不正是一种“科学精神”?无线电技术突飞猛进的年代,一个重要的推动力量正是一帮无线电业余玩家,他们和专业科学、技术专家的交流、沟通,构成了更广义的“科学共同体”。呼吁我们的科学工作者走到前台,也提倡对所谓民间的科学探索以包容、鼓励,打通无谓的身份界别,而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创新环境。
科学并不神秘,但很多时候,科学研究在一套不断细分的学术分工体制之中,越来越远离大众,令诸多前沿发现变得高不可攀。那么多追崇“科学明星”的网友,反而说明这个社会的大众乐趣不仅仅是追星、娱乐、八卦,只是在没有寄情的对象,科学哑口无言之时,这些更高贵的乐趣就无法被社会发现。
长江日报:从超级计算机思考国家创造力2009-10-31 |
彭 旭:“少儿政府”可看作是一次权力教育2010-12-09 |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2011-07-06 |
张若渔:天宫一号,太空“中国屋”的第一块...2011-09-30 |
中工时评:“风水学”为什么吃香?2013-08-19 |
沈阳晚报:越是神奇,就越大补吗?2009-10-29 |
郭元鹏:喝药上瘾暴露监管漏洞2014-04-21 |
曾 颖:感谢布鞋让我们认识了李小文2015-01-12 |
蓝建中:从马桶盖看“匠人精神”2015-03-19 |
张玉胜:官员迷信风水是精神“缺钙”2015-06-2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