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这段署名为“杨绛百岁感言”的话,鸡汤味十足,手写体也在网上传播。人民文学出版社责编曾跟杨绛先生本人确认过,这不是她的话,手写体的也不是她写的。(5月26日《温州晚报》)
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05岁高龄的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逝世。消息传出后,不少人在朋友圈上传“杨绛百岁感言”,表达对老人的缅怀之情。没想到,这段“杨绛百岁感言”竟然是假的,其讽刺意味不言而喻。
“杨绛百岁感言”在网上疯传,一方面是杨绛先生的影响力实在巨大,加之这段“感言”和杨绛的“风格”比较接近。事实上,杨绛在96岁高龄时,曾经写下“我已经走到人生的边缘上,再往前去,就是‘走了’‘去了’‘不在了’‘没有了’。中外一例,都用这种种词儿软化那个不受欢迎而无可避免的‘死’字。”杨绛清醒而冷静地把人的必然归宿称为“回家”,对人生的思考如此深刻,深深打动了广大读者。
“杨绛百岁感言”流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当下某些人信仰缺失、心灵空虚,试图从“鸡汤文”中寻找慰藉,借此解开自己的某种心结。这也是微信上“鸡汤文”大行其道、很受欢迎的原因。很多微信公众号抓住公众的这一心理,胡编乱造一些“劝世文”,巧妙地植入各种广告,大肆进行营销,从中获利不菲,甚至数钱数到手抽筋。
子虚乌有的“杨绛百岁感言”疯传,折射出当下的社会有不少人已经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洗脑”,很容易盲目跟风,很容易受骗上当。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热衷于传销,那么多的人热衷于购买保健品,那么多的人轻易就被一些“大师”忽悠?究其原因,就是这些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轻信别人、人云亦云。
真正的强者,在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绝对不会从“鸡汤文”中去寻求心灵的慰藉,而是直面困难和挫折,反省自身的不足,并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以加倍的努力去获得成功。沉迷于“鸡汤文”,为自己的人生不如意找到宣泄的借口,只能意志消沉,随波逐流。
杨绛说过:“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杨绛的“不争”不等于无所追求,更不等于丧失思考能力。事实上,正是由于杨绛先生对学问孜孜不倦的追求,才让人们对她刮目相看,肃然起敬。杨绛先生爱惜羽毛、卓尔不群,誓死捍卫自己独立的人格,数十年如一日潜心于自己的学问,和沉迷于“鸡汤文”自暴自弃显然不是一码事。正因为如此,杨绛才赢得了“无官无位,活得自在,有才有识,独铸伟词”的评价。
李浩燃:“网络劫持”式的转载当休矣2015-04-27 |
杨绛“被病危”是情怀炒作习惯使然2016-05-23 |
“杨绛被病危”缘何如此受关注2016-05-25 |
纪念作为知识分子的杨绛2016-05-26 |
先生杨绛“走”了 但“彩霞”依旧2016-05-26 |
她终于回到了“自己的世界”2016-05-26 |
杨绛仙逝,洗尽铅华魂归故里2016-05-26 |
学生帮环卫工父亲扫大街咋成了新闻?2016-05-26 |
当学杨绛先生的淡定与从容2016-05-26 |
没读过杨绛的书也照样能“点蜡烛”2016-05-2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