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买方时代”更要推进高考改革
北京青年报特约评论员
//m.auribault.com 2017-06-07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建立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机制,需要突破计划招生、计划培养、计划管理体制,实现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具体做法是考生自由申请大学,大学独立进行录取,一名考生可以在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后,自主选择大学,被大学录取后还可自由申请转学、转专业。

  中国教育在线近日发布的《2017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近年高考报名人数将进入一个稳中略降的态势,部分高校面临招生难的问题,各地普遍出现招生计划没有完成的情况,专科学校最为突出。专家认为,在高等教育逐渐逼近普及化之时,高等教育由卖方转为买方时代。

  如果从大学招生的情况看,我国高等教育确实已经转为“买方市场”。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国高考招生实行计划招生,大学实行计划培养和管理,考生并没有充分的选择权,大学也没有充分的自主权,难以通过学生和大学的双向选择,促进大学重视教育质量和特色,提高考生对大学和专业的满意度。

  近年来的高校招生中,已有部分高校没有完成招生计划,这有高校办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也和当前的录取制度密切相关。比如高职院校被安排在最后一个批次招生,给考生的感觉是这些学校“低人一等”,有的考生考上高职却不愿填报高职志愿,而是选择复读,希望来年考上本科。有的本科院校未完成招生计划,原因是学生填报志愿时不知道其他考生的走向,于是没有填这所学校,有的学校愿意适当降低录取分数录取,但是招生政策不允许。还有的学校完成了招生计划,但有部分被录取的学生放弃报到,而学校已经无法通过再次录取完成计划,以至于有不少考生,批评放弃报到的学生不诚信,浪费了高等教育资源,等等。

  我国近年来有部分优秀高中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但是安排在第一批次招生的重点大学,大多并没有感受到生源的压力。部分内地顶尖学校争抢高分生源,总体看是在争抢“江湖地位”,因为他们主要关注的是高考录取分数在每省的排位。而那些在高考招生中没有完成招生计划的学校,即便感受到生源压力,甚至已经面临生源危机,可由于缺乏办学自主权,难以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模式。

  其实,我国当前尚未建立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机制,也就谈不上是“卖方时代”还是“买方时代”。建立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机制,需要突破计划招生、计划培养、计划管理体制,实现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具体做法是考生自由申请大学,大学独立进行录取,一名考生可以在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后,自主选择大学,被大学录取后还可自由申请转学、转专业。根据市场竞争的要求,需要取消高考录取的批次,所有学校、专业同时进行招生,平等参与对生源的竞争;需要调整各地考试招生部门的职责,从目前的由考试招生部门根据考生的考分、志愿投档,调整为学生和学校直接发生关系,考试招生部门负责监督学校依法、公开、透明招生。

  根据2014年启动的新高考改革方案,我国各地已经逐渐取消高考录取批次,今年浙江省将取消一本、二本和高职高专所有批次,这是消除学校等级、身份,促进学校平等竞争的重要措施。浙江省今年还实行专业平行志愿,考生每段志愿可以填报80个专业,这意味着高校每个专业会有不同的录取分数线,有利于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也促进大学重视提高专业质量、打造专业特色。不过,由于高考录取还是按考生高考分数排序投档,考生只能拿到一张大学(专业)录取通知书,每个专业在一省的录取计划数较少,填志愿也充满博弈色彩,不管怎样填报专业志愿,都难以保证能被自己喜欢的学校、专业录取。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录取制度一直在进行改革,包括调整考试科目,取消报考年龄、婚否限制,试点高校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录取改革等。从总体上看,从1977年的高考录取率5%、199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0%,到目前高考录取率7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我国高考录取都是以计划招生为核心,这是滞后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的。高考制度要服务于教育的更好发展,需要继续深入推进改革。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