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全员搞竞赛,娃儿伤不起
陈进红
//m.auribault.com 2017-02-07 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 更多

  浙江嵊州市百万高薪招高中竞赛教师,一年多过去了,此位仍虚席以待。招聘公告虽然是嵊州市教体局发布的,但反映的是很多高中的集体诉求。

  近几年浙江省内各中学都贴出过类似的招聘启事。金华永康市古丽高级中学开出60万~100万的年薪,招聘全国一级金牌教练;温州苍南中学公开招聘高中奥赛金牌教练,由县政府提供90平方米左右的人才公寓居住;杭州临安中学表示,欢迎高中学科奥赛金牌教练来校兼职……

  全员竞赛与名牌高校招生有关

  为何顶级学科竞赛教练成了各个中学争相抢夺的“香饽饽”?这跟名牌高校的招生制度分不开。

  在顶尖大学的自主招生中,五大学科竞赛成绩是具有较高含金量的指标,2016年,四川大学把奥赛成绩门槛划到了省一等奖,武汉大学、中山大学要求省一等奖或不少于2个不同学科的省二等奖。“省一”几乎成了一线名校的“起步价”。

  当学科竞赛和升学联姻,立刻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成为学校、家长、社会追捧的香饽饽。一位重高校长向记者爆料:“你们知道现在高中生的竞赛行情吗?有的学校几乎是全校都在竞赛,太疯狂了!”我省一所知名重点高中,全年级500多人,五大学科竞赛的参与人数,有近400人。

  再听听一位物理竞赛教练的说法:“以往有任何比赛,我们只是支持学生参加。但现在,学校要组织、培训学生参加比赛。”

  看到这样的数字,家长和学生们的小心脏是不是为之一颤?让无数学生痛苦不堪、让整个社会反思的全员奥数不仅卷土重来,而且扩大到五大学科了。

  众所周知,学科竞赛从来不是面向大众的教育,而是针对有天赋和创新想法的人。五大学科竞赛只适合少数有天分、有兴趣的学生,这样的人群不会超过5%。绝大多数的美国中小学生都不会接触奥数。而我们的孩子呢?朋友圈里一位妈妈直言:“小学学奥数,中学搞竞赛,中国娃儿们伤不起。”

  在对待学科竞赛的问题上,大部分家长都有着极其矛盾的心态。

  去年,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4.4%的受访者表示身边学奥数的孩子多。尽管近半数受访者都承认,身边大多数孩子并不适合学奥数,依然只有26.0%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孩子没必要去学。57.0%的受访者指出奥赛成绩正成为进入“名校”的敲门砖。

  对于这样的局面,大多数人都心中有数,之所以义无反顾地让孩子走上这条崎岖之路, 原因很简单——与升学挂钩。

  学科竞赛已成产业链

  有强烈的需求,自然有广阔的市场。现在的国内竞赛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教材、教练、培训机构、奥赛冬令营……学科竞赛产业链应运而生。而且随着它与升学挂钩,这条利益链就变得更加庞大、坚固。

  而一些居心不良者把握中国家长“不能输在起跑线”的心态,把学科竞赛的功利化不断向低年级蔓延。有人估算,仅北京的奥数市场1年就达20亿元。人们戏称,“想致富,办奥数,奥数班就是摇钱树”。

  同时,学科竞赛的排名也成为创名校的一种指标,学校的竞赛情结推波助澜了这种竞赛全民化。在名校情结的召唤下,“全民竞赛”无疑让绝大多数学生都成了“陪练”。

  制度上的顶层设计是解决之道

  高考招生的变革影响涉及整个教育链条,其中对高中教育的影响最为直接。本身是高手过招的学科竞赛却成为好学校的敲门砖,导致全民奥赛成风,陷入教育产业化,学科竞赛畸形化。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加弱化了通识教育的基础。天才和偏才都不是流水线培养出来的,把尖子生专利变成全民竞赛,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只学到了解题的套路,对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有百害而无一益。

  自主招生的“大门”倒退回“窄门”,逼大家刷题、拼分、从高一开始围着高考转,一些家长也会“用脚投票”,可能把更多孩子“逼”出国门。

  是时候了,应该把学科竞赛和高校招生彻底脱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应该是多样化发展,而不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单一发展。当下的现状是,孩子的成才之路如同家庭资产如何保值增值的途径一样稀缺,但是,把保值增值的宝一味压在房地产上,大家都知道是非理性的,但在全民化的带动下,这种不理性和不健康裹挟着大家趋之若鹜。孩子的教育亦是如此。

  当出现这种令重高校长都惊呼“太疯狂”的教育现象,不仅是家长应该更加保持冷静的头脑,去反思“奥赛”的基本精神到底是什么?而且更应该是从教育部决策层给予制度上的顶层设计,究竟如何更好地将优质教育资源合理的分配,让成才之路从“窄巷”变成“宽巷”。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