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医保套现”何以能成一门生意?
武洁
//m.auribault.com 2017-04-19 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近期,南都记者接群众报料称,有不法分子活跃于深圳多家公立三甲医院内,与医院医生相“勾结”,从事社保卡套现活动。南都记者经过一个多月的暗访调查发现,不法分子前期通过散发张贴传单拉“客户”,然后到医保定点医院通过正常的挂号程序,在门诊医生处拿到处方单据,拿到药品后,迅速分销出去,将社保卡中医保账户的钱款兑换成药品销售,由此完成套现程序。(《南方都市报》4月18日)

  乍一看来,医保套利生意链之所以得以构建,提供套利服务的中介似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这些中间人牵线搭桥,售出的药连退都退不掉,根本也就无从套现,链条上的各个环节也将无从获利。不过,医保套利的最大驱动,其实是医保权利人的现金需求。

  尽管医保卡里的其实都是些“救命钱”,但对于很多公众看来,医保救命钱却更像是一笔长期用不上的沉淀资金,不仅不能用来救急,甚至连CPI都赶不上,真要老老实实的放在医保账户里,以后是不是真够用来“救命”,也需要打上个问号。不仅如此,从报道中的套现需求来看,人员流动和迁移,医保账户却划疆而治,难以迁转,同样是医保套现需求旺盛的一个重要诱因。

  假如只有医保套现的利益冲动,还不足以让这事儿就这么成了。开药医生的角色固然关键,但医保用药量本该有严格监管,即便医生想参与其中,恐怕也很难钻空子,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下医保开药的监管盲区,以及普遍的过度诊疗现象,恐怕同样为上述医保套利生意提供了庇护。此外,何以医保刷卡买到的药,居然二次转卖还不乏销路。这些药品流向了哪里,非法渠道买药的需求何来,其实值得追问。不难设想,假如药品销售渠道本身管理得当,医保刷卡转卖的生意本不该有存在的空间。

  之所以个人医保套利会成一门生意,其实与医保权益无法自由迁移,医保账户上的资金收益不高,甚至沦为沉淀资金有关。而按理来说,即便是医保账户上的沉淀资金,其实也应该给予持有人以合理的回报。只有医保账户与其权益真正对应,医保账户上的资金也有了合理的回报,医保套现才不会成为一门生意。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