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空巢青年”来了!这几天讨论最火的正是这个城市里最普遍又缺乏足够关注度的群体。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13年中国独居人数达到了14.6%,在全国独居比例最高的上海,每4户中就有1户只有一位家庭成员,除了“空巢老人”,“空巢青年”也占独居人口相当大的比例。而且,以上还仅仅是对在籍人口的统计,算上流动人口,“空巢青年”的比例毫无疑问会更高。
在多数人眼中,“空巢青年”似乎不足以成为一类社会问题,因此对这一群体的生存境况缺乏足够的关注。与“空巢老人”等被迫成为“空巢”的群体不同,有一部分“空巢青年”把独居作为一种主动选择的生活方式,开开心心地当一个“享受寂寞的空巢青年”。“空巢青年”一般接受过较高层次的高等教育,拥有相对体面的工作机会,消费水平接近于人们常说的“文艺小资”。
但是,“空巢青年”也有外人无法理解的纠结与尴尬。比如,多数“空巢青年”在城市里没有自己的住房,以租房为主要居住方式,反复搬家更是常态,说他们是生活水平稍好一点的“蚁族”并不为过;而且,尽管他们因为某种原因选择了一个人住,但是并非真正地享受孤独,“空巢青年”同样也有强烈的社会交往的需求。
青年是充满热情的,青年是向往群体的。年轻人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又有最旺盛的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但是,为什么如今的城市孵化了那么多“空巢”呢?
一是现有的社交方式难以满足年轻人的需求。对多数年轻人来说,离开大学校园以后,“空巢”就立刻开始了。严肃局促的职场社交迅速取代了轻松烂漫的校园社交。除了维持既有的校园社交关系,年轻人新拓展了的社交空间几乎都与工作有关。但是,因为工作产生的社交关系往往是功利的,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自由选择,所以,在工作时间之外,一些年轻人宁可切断这种社交关系,转而苦苦寻觅基于兴趣和共同的志向所开展的社交。
二是孤岛式的居住方式人为地制造了“空巢”。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人们可以看到美国年轻人聚居的公寓式生活,一群年轻人吵吵嚷嚷地住在一起,个体的隐私性与群体的开放性达到了平衡。在中国,这样的居住模式依然是十分稀缺的。多数年轻人要么花较高的租金租一间一居室一个人住,要么通过中介、二房东租一套房子里的一个房间。一些城市虽然出现了若干专门为年轻人提供服务的青年公寓,但是在市场上仍然是稀缺品。
三是城市没有创造足够机会让年轻人扎根。一个人要与周边环境产生充分的关系,从“空巢”变成“众巢”,需要时间和空间的相对稳定。然而,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没有取得所在地户口的“空巢青年”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换工作以至更换居住地常在一念之间。尽管“空巢青年”对城市生活充满了归属感,习惯了城市提供的各种便利的生活设施,但是城市并没有真正接纳他们,任何一点政策上的风吹草动都会影响他们扎根城市的决心。
城市需要对年轻人释放更多的善意,因为他们是决定城市发展前景的可依靠力量。一个年轻人是否“空巢”,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这固然是个体的自由,也是城市文明发展的一种合理方向。然而,合理并不意味着必然,“空巢”不应该变成年轻人无可奈何的唯一选择。如果让一批年轻人在今天的“空巢”中感到失落,那么明天一座城市可能会有一代人感到失落,这座城市也难免出现发展的停滞感。
温国鹏:父母扫雪30里与“陪父母仅一天”2014-02-10 |
赵蓓蓓:责任感缺失,狗必成患2014-07-29 |
钟新文:别让谣言污染“朋友圈”2014-08-11 |
毛建国:档案费秘密不能藏在档案里2014-08-13 |
赵查理:岁岁重阳,老有所医应可期2015-10-21 |
江锡钰:手机也可以用来化解“心酸”2015-11-18 |
罗定坤:别让老人成骗子口中“肥肉”2015-11-23 |
快评论2016-02-15 |
老鼠咬碎9200元,别让空巢老人的心也被...2016-03-23 |
“报警求聊天”是谁的老去“原型”2016-04-2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