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报警求聊天”是谁的老去“原型”
司马童
//m.auribault.com 2016-04-20 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 更多

  安徽马鞍山市公安局沙塘派出所民警发现,最近半个多月时间里,辖区某小区有一位七旬老人总是在凌晨两三点钟拨打110,称自己在家摔倒了。但是,当民警走进这位老人家中时,却发现老人说了谎,他并没有在家中摔倒;而是常常在家里泡了好茶等待民警上门,只要求民警能在家里坐一会陪他聊聊天。(4月19日《安徽商报》)

  一位独居的空巢老人,为何在长夜漫漫无法排遣孤寂之时,总会想到用报假警的方式“求上门”“求聊天”?原因居然是,老人有次在家意外摔倒,子女亲朋又不在,就拨打了110报警,辖区民警只用了2分钟就赶到老人家中给予了及时帮助。可见,民警的有求速应和嘘寒问暖,让老人屡试不爽,且“悟”出了一条驱赶孤独的“诀窍”。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听闻了上述这位独居老人的“调皮”举动。而显然,这里的“老无所依”,除了个别存在的经济保障缘由,更多的恐怕还是来自于日常生活方面的温暖与照顾。“报警求聊天”的做法,固然有点让人忍俊不禁,但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凸显,人们未必不在担忧:这会不会也成为自己老去时的现实“原型”呢?

  孤独老人,已然可谓是一块“社会心病”。据民政部统计,目前我国城乡老人家庭中,“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现在,全国65岁以上“空巢老人”已超5000万人,占老年人口近1/4.孤独,主要是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的空虚感。调查发现,孤独寂寞、社会活动减少,使一些老年人产生伤感、抑郁情绪,精神萎靡不振,常偷偷哭泣,顾影自怜。研究还表明,长期存在的孤独感,也是一种健康的大敌:老人在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时,其消极感就会加重,身体免疫功能也将降低,这便为疾病的趁虚而入敞开了大门。

  现如今,养老短板、养老风险等话题,正不断成为公众关注和议论的焦点。比如,在全国政协官网2013年选登的342份政协提案中,31份关注了“养老”,约占总数的1/10.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正呈现出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等诸多特征。聚焦养老风险,除了收入保障的风险,其他如日常照料风险、孤独抑郁风险等等,也越发引起了普遍重视。可以说,“零房租求租客”、“报假警求聊天”等的举动,无不隐喻和折射了居家养老的欠缺与不足。

  “报警求聊天”会是谁的老去“原型”?有专家称,“有备而老”才能确保“养老安全”。这种有准备的成功的老龄化,包括了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适度老龄化、和谐老龄化、有保障的老龄化和有尊严的老龄化。而依我之见,别让孤独困扰“空巢老人”,则确实已成为有关部门积极应对“养老问题”的重要方面。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方法,加强老年人心理健康建设,降低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们的孤独感,用更加完善的养老温暖服务,把老年人的孤独感降到最低水平。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养老服务的关心与重视,各地诸如小区邻居节、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连锁公司等的新型暖老助老举措,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有益效果。而我想,养老助老确需打出提前量,多多尽早积累“养老资源”和“养老资产”。只有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积极心态,并采取多种举措,那么像“报警求聊天”这样的怪事,才会在将来日渐式微、成为“旧事”。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