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虾堵”的关键在“治车”
付小为
//m.auribault.com 2016-05-19 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夏日来临,武汉也进入到龙虾旺季,龙虾店成为众多“吃货”们交流情感的好去处。每到傍晚6点,城中知名龙虾馆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随之而来也有了新问题,有报道称,在武汉吃虾相对集中的几个区域,在中午、下午用餐时间总会对应形成拥堵高峰,不仅食客为停车、行车伤脑筋,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大受影响。

  突然诞生的“虾堵”现象令交警也大感棘手,分析来看,主要还在虾店的连锁扎堆开设。听起来是因吃虾旺季而起,可考虑到龙虾养殖季的科学性延长,眼前的危机似乎需要更长时间来消化。

  事实上,开店热未必只是龙虾热潮表象下的追风,更大程度上它迎合了餐饮业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城市人的就餐趋向相契合。城市快速发展,工作节奏进一步加快,私人生活空间相应的压缩,外出就餐成为既省时又兼具社交功能的选择,自然地带动起餐饮业的发展。许多我们所熟悉的美食之都,往往是繁华高效与食文化发达的集合体,其关联性并不偶然。与此同时,外出就餐的消费性特征本身也说明了一地的购买力水平。

  由此而言,无论是个人生活水平的提升,还是城市发展的走向,都更倾向于惬意的吃货生活。那么,既然外出觅食将不可避免,是不是意味着拥堵的不可避免呢?显然并不如此。

  在“虾堵”的问题上,首先不能把症结归咎于店多扎堆。回到汽车上来,可以说,随着城市消费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外出消费娱乐活动的增多,类似“虾堵”的现象才刚刚开始。认识和化解“虾堵”,既要有即时针对的局部措施,也要有长期应对的系统布局。

  “虾堵”不难找原因,几处堵点均为老城区、车位有限、局部限行、车辆较多,与大部分交通致堵因素并无二致。进一步看,道路的重新布局、车位的添设都很难在短期实现,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其实是减少堵点的通行车辆。

  目前治理“虾堵”,各堵点交警除了将常态化严格管理延长到下午至夜间,加强管控疏导,就是呼吁食客们搭乘公共交通前往,但后者作为善意的建议能在多大程度上被采纳实未可知。这大概也是今天乃至未来城市拥堵加剧的可预见因素。

  汽车保有量的与日俱增,出行方式的多样化,完善了生活的丰富性,却为城市交通管理带来了最大的变量。而完全无拘束的个人化出行选择,在保障驾驶员自由行车权的同时,也无形中压缩了无车者或未驾驶者的权利。例如,“虾堵”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影响,遍布街头的无理占道,机动车对自行车道的侵占等等。

  “虾堵”、“食堵”这样的新问题,对交通管理是个新挑战,除了城市加快交通网格完善、增加车位基建之外,对城市局域车辆出行管理方式或许也需要创新的方案。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