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朱昌俊:还有多少“无效化”的吉尼斯记录
//m.auribault.com2015-10-27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26日对记者表示,23日在江苏省扬州市举行的“最大份炒饭”挑战活动由于存在浪费食物情况,其挑战纪录无效。(10月26日 新华网)

  在吉尼斯世界记录官方正式回应前,扬州的“最大份炒饭”就先在舆论场遭遇了沸沸扬扬的争议。从是否浪费到是否炒作,从有无必要到创意贫瘠,“最大份炒饭”的眼球效应和话题性确实赚够了,但由此带来的是否全是正面形象,却不得不打上一个疑问号。而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最终将该记录认定为无效,对于参与的各方来说,这碗最大份炒饭吃起来,恐怕就更显得五味杂陈了。

  “最大份炒饭”被宣布记录无效了,但还有多少本就“无效化”和病态化的吉尼斯纪录有待鉴定和还原呢?这些年在中国有关吉尼斯纪录的挑战层出不穷。最大的月饼,最重的咖喱饭,人数最多的相亲会……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拼数量、拼规模式的人海战术。看起来,这些记录的申请成功,蕴含了申请者的各种精心组织和谋划。但就记录价值而言,却愈发存疑。简单的道理在于,这类记录中的绝大多数,都只需建立在一定的财物和资源的投入之上即可完成,任何地方和商家只要有心,都可以做到,唯一的区别是愿不愿意做而已。既然如此,又何以有“挑战极限”之价值?

  于是,记录本身的价值在式微,吉尼斯记录愈来愈显示其工具性。这些年各类吉尼斯记录申请的兴起,其背后往往少不了商家和官方的直接或间接的推波助澜。一些地方性的文化活动中,类似多少人同吃,多少人同做的记录挑战,几乎成了活动的开胃菜,申请吉尼斯记录本身成为一个获取关注的工具和快消品。对于商家来说,这是吸引游客、媒体关注的仪式,对于一些政府部门而言,参与这样的记录申请,也是一种可以间接拿来炫耀的文化政绩。比如这次“最大份炒饭”活动的主办单位,除了商家,就还有当地的旅游、商务等部门。这样一种商家与权力部门的联姻,在时下的吉尼斯记录申请中颇具代表性,也进一步助长了这一风气的流行。

  “最大份炒饭”因为存在浪费情况而被吉尼斯官方宣布无效,而在社会视角下,即便该活动不存在浪费情况,也同样难逃诟病。首先,这不过是一种被滥用了的方式,在创新的角度,人们通过观察这样的营销行为,也可以从中感知一个城市的品味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在这个意义上,它不但算不上成功的营销,反倒拉低了城市的品味和格调。再说,以申请吉尼斯的方式来捞取关注的做法,其边际效应也已经大不如从前,公众对此已明显呈现出审丑疲劳。如扬州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要推销城市,其实大可不必凑这样的热闹,而应该有更具创新力和更具传播实效的做法。

  除了商家和地方权力部门的合谋,吉尼斯记录在中国的大行其道,其背后也与一些微妙的社会心态有关。比如,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素来对“高大全”、“第一”等有着近乎偏执的审美追求,甚至发展到今天,不乏有人还将吉尼斯记录的多寡与爱国情感联系在一起,仿佛这样的记录越多,越能彰显爱国自豪感。而加之吉尼斯记录又源自国外,就更助长了一些人的虚无爱国情感。

  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表示,该纪录对大型食品类的记录有严格规定,要求用于挑战的食品最终均为供民众食用,不得有任何浪费。在这个标准来看,那些动辄以重量和规模来创造的食品类记录到底有无浪费,其实都值得疑问。这次的“最大份炒饭”挑战成绩是因为“不道德”记录而被取消,而那些更多有权力参与的申请行为,其所面临的质疑,恐怕就不仅仅是“道德”上的问题了。

  还有多少“无效化”的吉尼斯记录?这里的“无效化”不仅是指被吉尼斯官方宣布无效的“违规”挑战,更是那些徒有其名而无实质价值的病态化申请。“最大份炒饭”挑战被宣布无效,那些各怀他念的申请行为和热情也该降降温了。(朱昌俊)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