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上海高院执行指挥中心首批成员:扬帆起航
//m.auribault.com 2017-09-19 来源: 人民法院报
分享到: 更多

  上海高院执行指挥中心成员和上海高院执行局领导合影。前排左起:王方,王磊,毛译宇(上海高院执行局副局长),鲍慧民(上海高院执行局局长),瞿雅睛,滕卓然。后排左起:唐良源,张怡婧,洪宁,江隐龙,张的日,周俊丞,陈颖颖。李裔杰 摄

  早上8点零3分,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已然亮起了所有灯光。

  距上班时间还有近半个小时,瞿雅睛依次打开指挥中心的电脑,调试网络,开启摄像,确保一切运行正常。

  这样的“热身”在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6个多月的日子里,每天早上都在进行,作为团队里的“60后”之一,瞿雅睛说:“八点半一上班,可能会收到基层法院反馈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说不上是作好表率吧。”团队的另一位成员洪宁眯着笑眼说,“认真工作不就应该这样嘛!”

  “犹豫吗?没有的。”

  2007年,王磊脱下穿了17年的白大褂,离开部队医院来到上海高院。

  2007年,张怡婧刚一毕业便考入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被分到了民二庭。

  2007年,18岁的陈颖颖刚刚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

  时光流转到10年后。

  2017年2月20日,他们3人同其他7人一起,作为首批上海高院执行指挥中心成员,第一次见到了彼此。

  被成员们亲切地称为“指挥中心大管家”的王磊,自2007年进入上海高院后,做了将近10年的执行局内勤工作。“执行指挥中心前期有很多事务性工作,包括硬件装备、人员配置等,这个流程我很了解,在长期的内勤工作中,我与各部门都非常熟悉,这也许就是领导让我来具体负责执行指挥中心各事项的主要原因。”

  身份转换容易,但工作的适应还需要不断努力,如同10年前从医院向法院的跨步。

  1990年王磊大学毕业,进入部队医院急诊科工作,这一待就是17年。在担任急诊科主任时,王磊的电话与急诊科是连通的,每当120的电话接通以后,她的电话就会有反应,而急救工作往往频繁而紧急,甚至要面对群体性的抢救工作,如抗洪救灾时批量性的突发性皮疹。对王磊来说,压力越来越大。

  “我有点承受不住了。”王磊说,“不是体力,而是精神上的,我甚至出现了神经衰弱的状况。”

  于是,41岁那年,王磊毅然离开了急诊室,来到上海高院。王磊的这个决定让当时的很多朋友不理解,从医学到法学,简直就是“隔行如隔山”,王磊却没有纠结太多:“大不了重新开始学呗!”

  自信、果敢,这两种性格特质帮助王磊完成了一次并不容易的转型。没想到10年后,王磊再一次面临了挑战——从执行局的内勤成为执行指挥中心的现场负责人。身处执行局,王磊非常清楚执行指挥中心对解决执行难困局的重要性,而她即将进入这一指挥中心负责具体事项,内心激动之余也略感一丝忐忑,倒是家人在一旁给她鼓劲儿:“去做吧!你的内心依然喜欢接受挑战。”

  于是,51岁的王磊走进了执行指挥中心,在这里,她遇到了从基层法院借调上来的其他9位成员。

  执行指挥中心是执行办案、执行指挥、执行管理、执行考核、决策分析的一体化、信息化基础性平台,对于将来如何搭建好这个平台,大多数借调过来的成员并没有非常清晰的概念。

  唐良源就是其中一位,从普陀区人民法院借调至执行指挥中心的她,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还曾被学校公派去欧洲学习欧盟法。理论基础扎实的她一毕业就考入了普陀法院,由于文笔功底佳,善于发现问题,在轮岗一段时间后,她便进入研究室开始从事调研工作。今年年初,唐良源迎来了新的工作挑战,当听到自己被借调执行指挥中心的消息后,性格直爽的她忍不住问领导:“我能胜任执行指挥中心的工作吗?”领导的回应是:“去看看吧。”好吧,去看看吧,唐良源带着好奇来到了执行指挥中心。

  10年前进入松江法院民二庭的张怡婧和唐良源不同,她在工作后的第二个年头便转入了执行局,如今已经拥有了9年的执行工作经验。张怡婧十分庆幸自己走进了执行指挥中心:“新东西应该尝试一下,很多人都希望能有这样的机会,我很珍惜这段经历。”

  “犹豫?没有的,我还挺高兴的,想都没想就说好啊。”看起来有些严肃的瞿雅睛嘴角微微一笑。

  滕卓然不像其他人那么“概念模糊”,在上海的所有基层法院中,虹口区人民法院有一个和高院指挥中心配套的信息中心,所以,从虹口法院借调到高院的他对执行指挥中心并不陌生。但是,当被问及指挥中心的功能时,这位已经跑了3年执行一线的小伙子仍然有些不好意思:“虽然知道指挥中心的功能有哪些,但怎么去操作去实现,我还在学习中。”

  就这样,在接到借调通知的一周内,10个人,于2月20日第一次见面。

  王磊还记得自己第一眼看到执行指挥中心的情景——一个看上去空荡荡的场所,本来只是一个法庭,而现在,这里将成为他们今后作为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的工作场所。

  第一周是忙碌的,布置执行指挥中心和工作分工成为了主要内容。王磊发挥了自己多年内勤工作的经验,与各部门沟通协调。于是,执行指挥中心渐渐有了电脑,有了摄像机,有了电话,原有的一块由24块50寸电子屏幕组成的大屏幕也开始启用,执行指挥中心开始像模像样起来了。

  “王磊老师真是细心又操心。”洪宁参与了执行指挥中心的筹建工作,比起其他成员,他早一个月来到高院,看到了为中心忙里忙外布置的王磊,洪宁很感慨:“她考虑事情非常细致,我们刚来的时候有很多不熟悉的地方,她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实际的问题。”

  王磊的细致与主动让其他9位成员迅速融入了执行指挥中心的工作。王磊根据他们的工作经历,将徐汇区人民法院的周俊丞派驻到诉讼服务中心的执行窗口,另外8名成员被分为三组。其中,王方与唐良源在指挥组,瞿雅睛、滕卓然、张怡婧在协调组,洪宁、张的日、陈颖颖在综合组。

  那时的洪宁等人还无法想象,在未来短短几个月里,大数据平台将以全新的丰富姿态重塑指挥中心的概念。

  一切,都在从零开始着。

1 2 3 4 共4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