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北京建筑大学讲师郭昊:建北京首个大学生创业社工机构
//m.auribault.com 2016-08-16 来源: 中工网——《劳动午报》
分享到: 更多

帮助男孩走出抑郁重获工作能力

  22岁大男孩小文跟着母亲在北京生活,从小父母离异,没有感受到过多父爱,又远离家乡,在陌生环境里成长的他出现诸多不适应社会的问题。他有抑郁倾向,不会处理人际关系,虽然专科毕业,但每份工作都干不长,后来干脆宅在家里。街道把小文的情况转过来,郭昊开始运用专业知识介入小文的生活。

  通过观察,郭昊找到小文的问题所在,她不急于改变对方,而是通过发现对方的优点——绘画好,以此为切入点,与小文沟通。刚开始小文不相信社工,随着聊天,逐渐打消对陌生人的警惕,小文慢慢向社工敞开心扉,郭昊的话他逐渐听进去了。这期间,郭昊和同事还去了小文家里,找他妈妈了解情况,了解到小文的成长环境,以引导他说出真实想法和意愿。

  郭昊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尊重小文的个性特点和差异性,鼓励他多参加社会活动。历时一年半,小文终于从抑郁中走出来,有了一定的朋友圈,又找到一份能发挥自己特长的设计师工作,上班时间比较灵活,养家糊口不再成问题。

  社工不是万能的,一些多年累积的问题,不会因为社工介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此郭昊并不讳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这样一个故事:北京人大勇有精神疾病的旧疾,需要常年服药。年过三十,父母急着解决儿子的终身大事,给他找了一个农村媳妇,生了孩子。媳妇学历低,在小区找了一份保洁工作,一家人靠低保生活。

  也许是因为遗传基因,也许是服药导致,孩子四五岁时查出有严重自闭症,大勇着急之下旧疾复发,再次被送进医院,从此病情多次反复。社工介入后,虽然能帮着大勇一家解决一些日常生活问题,但无法扭转父子俩的疾病。“如果大勇在生孩子前,有社工告知他的病很可能会影响后代,也许他能多一个人生抉择,全家人现在就不用生活得如此艰难,他的父母可能也不用背起两代人的包袱。”说到这里,郭昊不禁摇摇头,为大勇一家的命运而惋惜。

高校任教分享一线实战经验

  虽然获得诸多荣誉,但郭昊没有安于现状,随着对社工行业的深入了解,她感到自己的学历需要提升,就考取了香港理工大学,继续深造。获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后,她收到母校的邀请,成为社工系一名讲师。她把事务所的法人一职转给同事,只担任督导,以便专心教书育人。

  在课堂,郭昊把自己的社工经验全部与学生分享,事务所则成了她带领学生实践的基地。她还帮着联系香港、美国等高校专家,为学生讲课,让他们开阔视野。同时,她结合一线教学及实践经验,发表多篇理论文章,其中《残疾人社会支持小组案例》一文在全国优秀社会工作案例征集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今年暑假,郭昊联系了几位专家,给“悦群”的员工做培训。同时,她还在申请香港理工大学的博士学位,向着行业专家的方向继续努力。她说社会工作是一个新兴行业,希望用自己的付出,为更多人了解社工、接受社工而尽力。(任洁)

1 2 共2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