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展开繁荣发展的全新画卷
//m.auribault.com2015-10-23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英关系历史在2015年10月21日留下一个重要的定格。这一天,习近平主席与卡梅伦首相决定构建中英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走进这黄金闪耀的时代,经贸合作之光格外夺目。

  “我们将继续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寓中国发展于世界繁荣发展之中。”在中英工商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传递着信心,指明了方向,勾画出中国与英国、中国同世界实现互利共赢、繁荣发展的蓝图。

  伦敦金融城市长叶雅伦的话代表了英国商界精英的心声,“中国经济发展的故事出人意料,英国想更大程度地参与这个经济传奇”。

  “是中国的风吹动了英国的帆”

  “当前世界经济气候风云变幻。越是在前景不确定的时候,我们越是需要坚定信心。我们相信,欧洲一定能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实现新的发展和进步。”信心,是习近平主席向中英工商界人士传递的一个关键词,它来源于丰富的历史经验,更建立在对现实的精准把握之上,给欧洲乃至世界注入了力量。

  在接连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等影响之后,欧洲经济总体上前景企稳。来自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7% ,较2012年的0.2%有了明显提升。而在英国经济最艰难的这段时期,来自中国的支持和信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伦敦出租车就像红色电话亭和皇家卫兵一样,是英国的标志性元素,也是撩动英国人‘乡愁’的东西。如果没有中国的投资,我们可能凶多吉少。”伦敦出租车公司生产部经理史蒂夫·菲特如是说。2012年,伦敦出租车公司宣布破产,员工只剩下102人,在危急关头,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对其实施了收购,在保持其“英国血统”的前提下注入“推动变革的新生力量”。此次习主席访英期间,吉利集团宣布再次增加用于科研和建立前沿技术研发中心的投入。“未来5年我们希望会有1200名员工。”伦敦出租车公司总裁彼得·约翰森乐观表示。

  这只是中英经贸合作的一个案例。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对英国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00亿美元,逾500家中国企业落户英国,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投资目的地国。此次中英签署了近400亿英镑的各类投资协议,超过了此前外界预计的300亿英镑。美国彭博社评论称,两国关系进入了新纪元。

  英国外交部统计显示,过去5年,中国对英国投资以每年85%的“不可思议的速度”增长。俄罗斯政治经济学家卡拉加诺夫称,是中国的风吹动了英国的帆。

  “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一定会成功”

  10月19日,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数据出炉,6.9%的增长率引发国际社会热议。“中国经济确实存在一定下行压力,存在一些结构性矛盾,这是中国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一定水平之后必然要经历的正常调整。”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并没有回避问题,而是理性地分析原因,客观地看待发展。

  从世界范围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万美元后,经济增速下降50%左右是正常现象。富兰克林—坦普尔顿投资公司新兴市场集团董事长马克·默比乌斯就认为,中国正在从制造业主导的经济转向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经济转型无疑正在进行,它一定会取得成功”。

  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接近30%,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将超过5000亿美元,还将有超过5亿人次出境参观访问、旅游购物。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指出,尽管速度放缓,中国经济增速仍令其他主要经济体“望尘莫及”。过去6年,中国经济总量增长近1倍,这意味着今后中国仍是拉动全球消费和生产的主要引擎。

  “改革开放37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近10%,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7000美元。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这充分说明,中国人民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习近平主席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向所有人传递了一个坚定的信心,那就是中国经济一定会“继续在引领世界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全面拥抱中国顺应世界趋势”

  增进互信上要强调一个“深”字,战略对接上要力求一个“通”字,具体合作中要做到一个“实”字,方式方法上要突出一个“新”字——习近平主席为开拓中英合作新局面提出四点建议,明确了双方应当共同努力的方向。

  一个西方传统强国和一个东方新兴市场大国,历史、文化、体制各异,合作前景令人关注。有媒体评论称,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全面拥抱中国,这是在顺应世界趋势。“中英携手说明了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存在差异的国家,同样可以进行优质的合作,哪怕曾经在历史上有过一段恩怨情仇。”的确如此。当今世界,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是主基调,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大潮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主旋律。

  德国波恩大学教授辜学武认为,英国给欧洲在未来发展同中国的关系指出了一个方向,即敢于突破传统禁区,敢于超越意识形态的束缚。英国外交大臣哈蒙德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一个国家所谓“国家安全”的基础是“经济安全”,英中关系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将带来双赢结果。此次习主席访英,双方决定共同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必将进一步深化互信,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

  2000多年前,古老的丝绸之路将中国的丝绸、茶叶和陶瓷传入英国,沿线地区和国家的互联互通、经贸往来,记录了开放、多元、共赢给人民带来的福祉。两年前,习近平主席倡议共建“一带一路”,在国际社会一呼百应,“朋友圈”穿越非洲、环连亚欧、遍及天下。“一带一路”倡议在英国激起了共鸣,如同英国亚洲之家智库公司业务负责人查理·汉弗莱斯所言,“一带一路”倡议相关产业涉及众多部门,这对英国大量的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这条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中英两国产业结构互补性强,共同倡导开放市场的理念相近,推进自由贸易、扩大双向投资的意愿相同。中英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开展合作大有可为,潜力巨大。

  标志性的大项目合作是此次习主席访英的突出亮点。中法两国企业共同达成修建和运营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站项目的协议,受到世界瞩目,这种新的合作方式也受到了各国专家学者的认可。英国巴斯大学教授沃尔夫称,英国加大发展与中国关系所带来“红利”的辐射效应,可以深深影响到法德甚至其他欧盟成员国,西班牙《环球亚洲》杂志社社长伊万·马涅兹和法国国际问题专家埃尔韦·朱万也都认为,这种合作模式将具有示范作用。

  英国《卫报》撰文指出,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转向中国,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参与世界变革的进程,就会变得日益边缘化。深思熟虑的英国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努力应该得到人民的支持。英国在一个亚洲主导的、以中国为中心的新世界当中获得繁荣发展的全新画卷,正迅速在我们眼前展开。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时代的机遇面前,需要人们切实的行动。中英两国人民看到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民都看到了。

  (本报北京、伦敦、柏林、巴黎、马德里10月22日电 记者焦翔、刘睿、黄培昭、李应齐、管克江、李永群、王迪)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