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公共外交成为习近平访美重头戏
赵可金
//m.auribault.com2015-09-23来源:中国网
分享到:更多

  

  对华盛顿来说,接待习近平主席对美国的访问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从白宫到国务院,从西雅图到纽约,所有的环节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差错,这是对美国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一次考验,白宫和国务院彻夜的灯光和紧张的准备,无论是发言稿的推敲,还是欢迎仪式的每一个环节,所有的细节都被要求到了极致。其实,到目前为止,习近平主席访美的绝大多数事情已经都确定下来了,两国政府对所有的行程安排、可能取得的预期成果以及双方可能的妥协空间都已经了然于胸,惟一可能的变数来自于多元化的复杂美国社会,此次习近平主席对美国的访问最值得高度关注且分量最重的还是如何开展对美国社会的公共外交,面向美国人民,亲和普通民众,将是习主席此次访美的一大特色,也是一大亮点。

  公共外交先行

  兵马未动,公共外交先行。在习近平主席出发之前,公共外交就开始了。2015年9月16日,以“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为主题的第十四届“蓝厅论坛”在外交部举行,外交部长王毅发表演讲,强调习近平主席此行是增信释疑之旅、聚焦合作之旅、面向人民之旅和开创未来之旅,外国驻华使节、国际组织驻华代表、商界代表、中外专家学者以及媒体记者等约350人出席,是一次集中对外界舆论的吹风。

  9月17日,外交部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部长助理郑泽光介绍了习近平主席即将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的情况,就习近平主席的行程、可能涉及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安排回答了媒体的问题。9月21日,国务委员杨洁篪在在《西雅图时报》发表署名文章题为《共同奏响中美友谊与合作新的华彩乐章》的署名文章,强调习主席的访问将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拓展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为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接受了美国《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就中美关系、两国在亚太及国际地区事务中的合作、两国人民交往、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中国经济形势、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外国企业在华投资、中国互联网政策、反腐败等回答了提问。此外,习近平主席此前还会见了新闻集团执行董事长默多克,杨洁篪、孟建柱以及财政部夫副部长朱光耀等先期抵达美国出席各种论坛,发表演讲,为习主席访美预热。

  不难看出,此次中国对习主席访美做了精心准备,将公共外交摆到突出位置,配合习近平主席访问进行了系统的公共外交设计,在国事访问的基础上充实了更多的公共外交内容,公共外交成为习近平主席此次访美的重头戏。其实,公共外交在习近平访美中的地位上升,反映了中美关系的新变化,随着中美经济、社会文化交流的深入,中美两国民众之间的交流已经越来越超过两国政府之间的互动,中美关系的重心日益向广阔的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转移。适应中美关系的此种变化,公共外交可能成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国对美外交的新亮点。

  西雅图成为公共外交大舞台

  在习近平出席访美行程中,公共外交可以说贯穿始终,面向美国人民,亲和普通民众,将是习主席此次访美的一大特色,也是一大亮点。然而,从访问行程的安排来看,在华盛顿的安排,更主要是国事访问的全套程序,反映着两国政府外交关系发展水平,在纽约则主要是参加联合国系列峰会的安排,体现着多边外交的魅力。相比之下,西雅图的行程安排则明显重心在于与美国社会各界交流,成为习近平访美开展公共外交最重要的舞台。

  在西雅图,习近平主席习近平将投入大量时间与美国地方省州、工商企业、友好团体、各界人士互动,将出席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晚宴并就中美关系发表重要演讲,会见地方和联邦政要,出席中美省州长论坛、中美企业家座谈会,出席侨界举行的欢迎招待会,并参访当地企业和学校,中美双方还将宣布一系列推动两国民间往来的举措,为来往于中美两国的学生、游客等各界民众带来新的好消息。所有这些都是习近平主席直接面对美国社会各界的外交安排,是推动公共外交的集中努力。

  西雅图之所以成为习近平访美的公共外交大舞台,是有西雅图所处的地理位置、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决定的。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西雅图地处太平洋东岸,与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有着密切的互动,是连接中国和美国的枢纽城市,登陆西雅图是中国人进入美国腹地的重要起点。从经济属性来看,西雅图是美国大公司聚集之地,比如微软、波音、亚马逊、星巴克等,这些大公司与中国有着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是中美合作的重要获益者和见证人,在西雅图开展公共外交,有着天然的合作伙伴。从社会属性来看,西雅图是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交汇地带,亚裔人口占总人口的14%以上,很多白人对东方文化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文化包容度比较高,在此开展公共外交有着比较合适的社会环境。因此,西雅图不仅是此次习近平主席访美的公共外交大舞台,在此后中美关系发展中的地位也将会不断提升。

  夯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民意基础

  中美友好的动力在人民,根基在人民。目前,中美社会交流日益密切,已结成43对友好省州和200对友好城市,每年双方人员往来近430万人次,两国在对方国家的留学生总数已经超过50万,中、美分别成为对方国家第一、第二大国际学生来源国,目前已有超过10万名美国青年在华学习和1万多名美国学者来中国访问交流。中国在美国开设的孔子学院已超过100所,美国有数十万中小学生正在学习汉语。如何将中美庞大的人文交流资源转化为外交资源,是新时期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重要课题。

  毫无疑问,中美两国国情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两国之间存在误解和分歧是正常的,但这些分歧和误解不能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障碍。对于中美存在的不同理解,正确的办法是通过对话和交流增进理解,特别是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相互学习和借鉴,共同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目前,中美两国政府已经确定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方向,但要想真正实现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并非朝夕之功,也非一路坦途,肯定会面临各方面的障碍和问题,而推动中美克服各种障碍的关键将取决于中美两国人民的交流和理解。习近平主席此次访美,将公共外交作为重头戏,可谓抓住了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关键,只有通过持之不谢的公共外交努力,夯实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就会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展望未来,公共外交在中国对美公共外交中的地位必然随着中美关系的发展而日益重要。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美国政府,都必须顺应中美关系重心下沉的趋势,主动调整对外关系的布局,真正把注意力转移到推动两国社会和民间交流上来,通过推动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为中美两国的长期友好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可靠的保障。(作者系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教授、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