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遵循十九大精神 扎实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江 涌
//m.auribault.com 2017-12-07 来源:新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新时代 勇担新使命

书写教育改革新答卷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从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高度对意识形态工作做出了新的重要战略部署,为高校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当前,苏州大学党委正在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大力宣传、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切实肩负起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坚守思想阵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是坚持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作为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关键在于保持意识形态的自觉自信。苏州大学历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经验和做法,下一步学校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意识形态领域分析研判联席会议制度,修订完善苏州大学基层党建工作、党校工作、学生工作综合考评体系,加强督查力度,落实落细落小任务清单与责任清单。把“与信仰对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辨会、“惠寒”志愿服务、学生标兵宣讲、王晓军精神文明奖评选、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雅艺术进校园、廉洁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等校园品牌文化活动办成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进一步确立“党建+人才”的理念,以党支部书记示范工作室和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载体,加强基层党支部工作和大学生党员培养。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依托,下一步我校将进一步完善课堂信息员制度、督导员制度,完善讲座、论坛、报告会、研讨会申报和备案制度,完善社团、新媒体登记制度,以确保学校意识形态安全。

  坚持立德树人,构建全程、全方位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高校的根本使命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只有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真正增强意识形态亲和力。建设“大思政”格局是苏大思政工作长期坚持的理念,在实践中着力打造教学、文化、社会、网络等“四个课堂”,推行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及各二级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新生讲授“大学第一课”、开展“我最喜欢的老师”评比活动等,努力汇聚育人合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下一步学校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为遵循,在巩固既有平台的基础上,以“课程思政”建设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立“东吴思政名师工作室”和“思政课创新实验室”,开展经典研读、实践研修等活动,引导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重实践。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师德建设月”和“苏州大学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师德楷模、名师名家、学术带头人等的道德示范和思想引领作用。

  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意识形态工作时代感和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为高校加强新媒体建设和管理指明了方向。苏州大学不断加强官方微博、微信、PU平台等新媒体建设,在服务大学生信息需求的同时唱响时代主旋律、传递社会正能量。学校出台了校园新媒体建设与管理办法,成立了苏州大学新媒体中心并组建了苏州大学新媒体联盟,在全校范围内搭建校园新媒体“大舞台”,布局二级单位新媒体传播矩阵,实现学校、部门和学院、班团和学生组织三级联动的新媒体宣传大格局。对全校各级新媒体的运营和发展加强指导,为微博、微信的采编以及微视频制作提供服务、咨询和辅导。通过加强校园信息资源共享和联动协作,以规模效应放大主流声音,汇聚宣传教育合力,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营造出良好的舆论环境。 (作者系苏州大学党委书记)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