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随着生命教育被写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大学生进行确有实效的生命教育已成各高校的共识,然而,科学的、统一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高校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形成,需要一个探索、建立、检验、不断完善的、较为漫长的过程。在此之前,可由一些比较成熟的课程,比如“思政课”等部分承担起生命教育的功能。
“思政课”传授哲学知识,引导学生审视宇宙与生命,思考道德与价值,提升思想水平,升华人生境界,行使生命认知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劳动是促使人作为一个类而产生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只有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实现自由并获得全面发展。个体生命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过程,其内向的探索促成个体生命与内在自我的融洽和整合,外向的探索则构成生命个体与社会、自然的和谐与共荣。有了这样的认识,大学生就会自觉地将自已的生命置于社会、集体、人民、国家、地球生命共同体乃至整个宇宙的背景中,其人性的视野就会更加宏阔、博大,在这样的视野下再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自然就会追求对生命的真理性认识,憧憬美善的人生境界,从而实现生命价值的良性积累和质的飞跃。
“思政课”进行理想信念、“三观”、“四德”、心理卫生等教育,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运用与检验,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环节。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处理好个体生命成长与群体生命发展的关系,进而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起来,成为祖国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三观”教育塑造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厚生命基础,涵养生命丰度,提升生命层级;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二重性,激励学生在有限的自然生命周期内去拓展无限的价值生命。“四德”教育优化大学生的人格结构,唤醒其内心美善的潜能,发扬光大,使生命焕发出异彩。心理健康教育传授心理宽解方法,建立自我心理调节机制,改善生命内环境,成就生命高质量。
“思政课”传授政治、经济、法律基本知识和社会生活常识,引导学生融入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形成法律自觉,在法律的框架内求得人生发展和生活品质的提升,行使生活指导功能。人是政治性的、社会性的动物,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主动融入国家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成为大家庭当之无愧的一分子,才能被社会所认同,才能在一个善意的、和谐的社会环境中追求健康幸福的生活。“思政课”以雄辩的逻辑确证社会主义胜利和共产主义到来的必然性,用劳动价值理论解析经济生活,以唯物辩证史观看待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有助于大学生对当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认同,成为他们未来融入国家生活的认识基础。“思政课”讲授宪法、民法、刑法等法律基本知识,有利于大学生提高法制意识,养成法律思维习惯,善于利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同时,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树立法律权威,形成法律自觉,将生活的个体性与社会性、自由性与规范性有机地统一起来。
“思政课”讲授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历史,介绍革命先烈的生命态度和生存技巧,有利于引导学生坚定生存意志,锻炼生存技能,行使生存教育功能。历史课程的内在价值在于提升精神境界,凝聚意志力量,同时,也能使受教育者在历史熏陶中增强生命意识,获得情感慰藉,体验终极关怀,有利于构建青年学生的意义世界。“思政课”讲授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这个生命共同体抵抗外国侵略,探索国家出路和改革开放的历史,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养成“解颐醒世、洞微知变”的历史思维习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大学生的生存意志和生存技能。此外,通过详实的史料再现战争的残酷和侵略者的暴行也可让大学生体验到和平的可爱,生存的可贵,从而形成爱好和平,珍惜生命的习惯;历史的连续性有助于启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生态环保观念;典型性历史事件和优秀历史人物既能示范和引导学生与他人相处、合作、共赢的技巧,也能促进学生反思自我,探索生存智慧、生活技能和生命价值。
“思政课”的队伍建设、教材编写、教学方法以至课程设计的经验都可资借鉴,行使生命教育的课程孵出功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可概括为“理论热、实践冷”。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作为一门新学科、新课程,还有一些基础建设工作没有完成,比如,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编写等。从无到有的飞跃需要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在这个期间,运作比较成熟的邻近课程如“思政课”等可以加快高校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进程。比如,“思政课”教师可以兼职讲授生命教育;新教师可通过“思政课”课堂得到培训:“思政课”成熟的方法可以延用,内容可以借鉴,只是授课的目标和切入的角度需适当调整;在教材建设上,从编写团队的组建到体例、大纲的确定,都可以从“思政课”那里得到启发。“思政课”成为生命教育的“课程孵化器”,行使课程孵化功能。(作者系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如何让思政课堂“活”起来? | 2014-01-21 |
“马工程”实施后思政课的发展与变化 | 2014-01-21 |
观点摘编:让思政课“低头族” 抬起头来 | 2014-01-21 |
深化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四个统一” | 2014-01-21 |
思政课改革须适应移动互联新常态 | 2014-01-21 |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模式 | 2014-01-21 |
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需形成合力 | 2014-01-21 |
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2014-01-21 |
守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生命线 | 2014-01-21 |
推动思想理论教学工作不断提升 | 2014-0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