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通古今之变”重在吃透“三义”
刘根生
//m.auribault.com 2016-05-27 来源:南京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其中,“通古今之变”是基础性要求,也是“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关键所在。

  现在从过去演化而来,不懂得过去,就无法理解现在。所谓“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也就失去了根基。故而我们要坚持用唯物史观,“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历史不像古董,能一代又一代以基本不变的物质形态传承下去,这决定了当代人永远不可能回到“纯粹的过去”,至多只能回到“当代人理解的过去”。要准确地理解过去,既要坚持凭证据说话,又要“通古今之变”,即用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回望历史长河,深入细致地研究分析历史,准确把握历史真相、文化精华、精神实质,给今天以启示。

  “通古今之变”也是一种创新,前提是吃透三义。一是吃透“本义”。历史是客观存在,有其特定内涵和本质意义,“通古今之变”并非“重估一切价值”,而是在继承中取舍和提炼,对“本义”把握越准,“取舍和提炼”越科学。二是吃透“他义”。我们所思考的历史,几乎都是前人思考过的。因历史局限性,前人思考中往往是正确与谬误并存,故而对前人认识,也要放出眼光“拿来”。三是拿出“我义”,即结合“本义”和“他义”,提出独到见解。三义有机结合,才有可能在还原历史本来面貌中揭示本质,在不断发现历史新价值中启示当今。

  党史专著《苦难辉煌》销量超过150万册,成为“机关干部欢迎书籍”。这本书以长征为切入点,把党和军队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描绘,真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成长史,深刻揭示了“农村包围城市”就从实事求是精神和理论创新实践中来,中国共产党“从苦难到辉煌”是人民的选择。该书作者金一南说,为写此书,自己阅读了500余本参考书目,整理了200多万字笔记,耗时15年时间,试图为国家和民族“往哪里去”求解。吃透三义,“通古今之变”,正是这本书最成功之处。

  习近平说,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做到“三个体现”,即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体现系统性、专业性。路径则是,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通各种资源;要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应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也只有吃透三义,真正做到“通古今之变”,才能在实践中做到“三个体现”。

  “通古今之变”,有两种现象也特别需要引以为戒。一是把历史作为任意拿捏的“玩偶”,故意站在前人思考对立面“标新立异”,或从实用主义出发颠覆前人结论乱“翻案”,或把今人观念强套在古人身上随意阐发;二是闭门造车代替了深入调查,资料堆砌代替了实证分析,东拼西凑、粗制滥造。这又说明,能否吃透三义,不仅是个能力问题,更是学风和学术道德问题。端正学风,坚守学术良知,在为国家和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价值,应成为自觉追求。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