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学生不是“砖”,岂能随意搬
姚龙华
//m.auribault.com 2016-04-28 来源: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 更多

  学校不能为了完成实习指标而放弃起码的把关责任,对企业的性质、资质毫不设限,对学生权益是否有保障不闻不问

  职校生“放羊式”实习、“廉价劳动力”实习、营业性娱乐场所实习将不再被允许!前不久,五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旨在针对职校生实习中的突出问题,完善顶层设计,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职校生实习管理。日前,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及时回应《规定》引发的社会关切。

  古人云,治其器必求其用。学以致用,是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对于职校生而言,实习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环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实习经历,有助于增强其专业素养、职业精神、创新能力与实践技能,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工匠。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由于长期以来的社会认知偏差,国内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极大的“短腿”现象。具体到职校生实习环节,以往在体制机制、责任划分、过程管理、结果评价诸多方面都不完善。到什么单位去实习,实习内容是否贴合专业背景与职业方向,职校生往往没有选择权与话语权,反而成为学校手中的棋子,以及校企共谋的对象。因此,类似于“学的是商务,实习搬运工”的“乱点鸳鸯谱”现象层出不穷,甚至让学生身陷囹圄的高危或涉黄实习也不时出现,挑动着社会的敏感神经。

  学生不是“砖”,岂能随意搬?要改变职校生实习“两头难”现状,关键在于校企双方同时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学校的教育供给与企业的岗位供给在学生身上找到最佳结合点,为他们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实习机会。

  职业学校要成为一台“挖掘机”,既挖出学生能力,也掘出就业机会。在企业愿意或能够提供给学生的实习机会有限的情况下,学校不能为了完成实习指标而放弃起码的把关责任,对企业的性质、资质毫不设限,对学生权益是否有保障不闻不问。其实,学生能否得到更好的实习机会,考验的是学校的办学能力与教育质量。倘若学校培养的学生真合企业胃口,其专业技能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好机会自己会找上门来。

  职业教育实质上是一种“跨界教育”,主体是“学校+企业”。以往国内的法律法规中,往往只对学校进行约束,对企业则没有具体要求,企业是否接受职校生实习没有硬性的制度约束,企业违规吸纳学生实习没有明确的问责机制,企业主动履行在职业教育中的社会责任也缺乏清晰的激励政策。在模糊、松散的实习方式中,学生自然难以找到相匹配的岗位。只有在社会责任的驱动下,“学校+企业”形成紧密同盟,双方的合作对接以“订单”的方式得到固化,职校生才能得到更多“人岗相适”的实习机会,远离潜在的伤害与风险。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