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为城市留住文脉
杜博
//m.auribault.com 2016-04-08 来源:浙江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作家果戈里说过,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它还在说话。历史建筑是杭州发展的重要见证,是传统生产生活、民俗风情的重要体现,也是研究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宝藏。

  “粉壁黛瓦马头墙,牛腿挂落花窗格,小桥流水枕人家。”历经时光荏苒,从吴越到南宋,从明清到民国,不同年代的历史建筑是杭州延续的文脉与不灭的情怀。作为G20峰会的主办城市,呈现一种历史和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也是世界对杭州的期待。

  历史建筑的年代、建筑材料、结构等各不相同,是保护修缮工作面临的一大难题。日前,《钱江晚报》一则报道称,杭州每处历史建筑将标配“说明书”——《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为后续修缮提供依据。据悉,杭州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中心目前已经完成80处历史建筑保护导则编制,近日,包括马市街民居等7处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已通过专家审查。

  不久前,杭州市文物保护点“秋水山庄”的门楼被粉刷成黄色,一时引来热议。试想,如果有这样一份详尽的“使用说明书”,就会对 “老底子”的颜色一目了然,便也不会在保护性修缮过程中再现这样的乌龙事件了。而颜色错了可以修改,有些材料和结构的错配对历史建筑的伤害或许是不可逆的,因此,这样一份《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就更加必要。

  作家果戈里说过,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都缄默的时候,只有它还在说话。历史建筑是杭州发展的重要见证,是传统生产生活、民俗风情的重要体现,也是研究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宝藏。

  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加强对西湖文化的保护》中指出:杭州西湖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积淀着深厚的文化。西湖文化在杭州文化中有着独特的位置。在西湖四周,留下了吴越文化、南宋文化、明清文化的深刻印记,留下了无数文人墨客的佳话诗篇,留下了不少民族英雄的悲歌壮举,留下了许多体现杭州先民勤劳智慧的园、亭、寺、塔。可以说,西湖的周围,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对这些历史文化遗存,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利用好,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他还对杭州提出“作为省会城市,杭州应在保护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弘扬历史文化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做得更好”的要求。

  实际上,不只是西湖周围,2004年起,杭州开始公示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单,到2014年的十年间,共有六批338个历史建筑被列入保护名单。时值城市化建设如火如荼的十年、新建筑鳞次栉比“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十年,杭州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这十年,定力和远见才更显得尤为珍贵。

  历史建筑保护越来越成为世界性的共识,罗马、巴黎、柏林……无不是历史建筑保护的践行者,也是这条道路的受益者。历史的厚重、城市的肌理,如同一个叙事文本,而建筑就是文字,让人读懂一座城市,也是这座城市最灿烂的遗产。“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习近平总书记多年前的语重心长,是杭州城市发展的价值导航。G20峰会召开在即,展现杭州的历史文化也是浙江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正是城市历史文脉的有机延续,才让杭州未来可以凭独有韵味的身姿,去跻身世界级的历史文化名城。

  如今,经过不懈探索,杭州历史建筑保护成效卓著,一大批历史遗迹、名人故居、特色民居、工业遗迹、历史街区拭去浮尘,明珠璀璨: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中山南路综合保护工程项目等连续获得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和文化效应;思澄堂、毓秀庵、玛瑙寺等一大批宗教历史建筑遗存也得到妥善保护;茅以升故居、蒋经国故居等变身大众消费的咖啡馆,进行改造利用;湖边?、龙翔里,仿佛时光倒转,焕然新生;杭印路49号LOFT从旧厂房华丽转身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曾经环境优雅、名士云集的思鑫坊,也将洗尽沧桑,重现风华……

  古建筑是凝固着的历史,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说: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殿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时间漫不可信的变迁。这些建筑,于我们有着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情感价值,它们如同音符,是千年古都饱含深情的吟唱;那些清水砖墙、雕花门楣,是宝贵的时代印记,是对来时路的深情回望,也是走向未来时最不可缺少的珍藏。杭州富有历史责任感的古建筑保护和充满人文关怀的旧城改造,在保留历史痕迹的同时,也为社会保留了旺盛鲜活又持久延续的生命力。

  “多少人爱过你昙花一现的身影,爱过你的美貌,以虚伪或真情,惟独一人曾爱你那朝圣者的心,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当你老了,诗人叶芝这样说;当建筑“老”了,也许所有城市都应该听一听,杭州是怎样说。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