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网是机遇,剧是根本
任艺萍
//m.auribault.com 2015-12-22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就像“互联网+”这个词转眼由生到熟一样,不经意间,互联网已经介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电视剧行业也不例外。在这个行业里,网络已不再仅仅是最初的角色——作为电视剧在电视台播出之外的平台补充。它已逐步渗透到整个行业链条中,影响甚至改造着诸多环节。

  网络成为电视剧这个“面包工厂”重要的原料提供商。从动漫到大型游戏,越来越多产自网络的原料,被烘焙成电视剧成品进入我们的视野。最引人注目的,当是众多已经被改编或者正在改编成为电视剧的网络小说。今年,《何以笙箫默》《琅琊榜》《华胥引》《花千骨》《芈月传》等由网络小说改编成的作品,几乎占据了电视剧话题榜半壁江山。其中制作水准扎实的作品,甚至成为本年度播出电视剧中的佼佼者。不少网络小说站点开始把版权推广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对待,而越来越多的影视制作单位也加入了囤积网络小说改编权的行列。

  比这跑马圈地一片喧腾更深层的,是网络对电视剧制播的影响。早年,人们把网络当作老剧回看的平台,今天,大家却会去网上追看最新的剧集。电视台与网络同步播出成为电视剧常见的播出方式。时间上的同步并不是终点,与网络结合更紧密的作品显示出了凶猛的涨势。单是这一年,《心理罪》《盗墓笔记》《无心法师》《暗黑者2》等被归入“网络剧”的作品不约而同上线,乍见规模和声势。当年以搞笑戏谑为主要吸引力的网络剧集,在制作水平上表现出了突破的迹象。更多伴随网络时代而蒸腾的审美趣味,也在改变着电视剧的滋味,“本故事纯属虚构”已开始指向更为开阔的想象力。

  拜网络的强大渗透力所赐,“电视剧”这个词的重音正由“电视”转落在“剧”上。或许有一天,我们再也用不上“电视剧”“网络剧”这样的区分。面对“网”与“剧”相互角色的变化,固步自封显然是呆板的选择,随波逐流同样不可取。如何善用“网”“剧”的力量,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正视、思考。

  网络对电视剧行业的深度介入甚至改造,是中国电视剧发展的新契机。即使仅以题材资源而论,网络小说与电视剧的发展趋势可以称得上合契。一方面,网络小说重视情节,适宜进行故事的影视化改编。另一方面,网络小说从出现至今,在不长的时间里,已经形成了高度类型化的格局,都市婚恋、青春励志等众多题材,与电视剧对接得日益紧密。而更多的题材类型,限于目前的技术水平、制作方式等,还难以产生大规模的转化,却也表现出了很大的潜力。放开视野,从内容到形式为电视剧拓展出更大的空间,网络值得期待。

  不过风险也同样存在。还以网络小说改编为例,抢滩的风口浪尖中,大家一窝蜂去圈版权的地。但并非所有网络小说都适合影视表现,这股热风一不小心就会吹歪。歪到这一边,是空耗了制作经费,囤地炒地不开工;歪吹到另一边,是引得网络小说作者们蹈了传统小说作者们片面为影视改编写作的覆辙,从源头扭曲了创作方向。

  更应该意识到的是,电视剧行业存在的问题,并不会因为进入互联网时代而自然痊愈。无论是从小说改编成剧,将点击率转化为收视率,还是重视电视台与网络等多平台多形式传播,在收视率外加上点击率,当初唯收视率、唯点击率时存在的风险,依然会存在。如果不能改变一味拿感官刺激、低级趣味吸引眼球的倾向,并有意识地加以限制矫正,那么它同样会成为困扰“网”“剧”的疑难杂症。

  与此同时,“网”“剧”时代,还必须遵循文化繁荣发展的基本规律。比如对精品的追求,对原创的渴求,对电视剧作品可贵价值观的坚持,不但不会弱、不能弱,反而会日渐重要。互联网时代,加入竞争的制作者在增加,口碑传播等蕴含的能量在增大,精品聚集注意力的可能性也比以前更大,它使优秀的原创剧本资源、高水准的制作显得更加重要。而在细碎柔弱充塞的氛围中,能够给人以价值观启示的作品,也是紧俏产品。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