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硝烟虽已散去,历史不能遗忘
汪金友
//m.auribault.com2015-09-02来源:河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即将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和轰动。很多人都在期待这一伟大的时刻,一睹中国兵阵的风采。而大阅兵本身是在昭示我们,抗战硝烟虽已散去,但历史不能遗忘。

  在去年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曾经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付出了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的捍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历史,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

  忘记战争就会招致战争,空想和平就会远离和平。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必须拥有捍卫和平的力量。有数字显示,1937年,中国的工业总产值约13亿美元,不到日本的四分之一。日本当年的钢产量超过600万吨,而中国却不足10万吨。日本海军舰艇190万吨,飞机2700架。而中国海军新旧舰船仅有6万吨,空军只有314架飞机。

  这样的力量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的艰难和残酷。以落后的武器装备,去对抗先进的武器装备,结果只能是付出更大的牺牲。而且中国当时的落后,不仅是军事,也不仅是工业,而是综合国力的落后。因为落后,所以挨打;因为不断挨打,所以更加落后。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也是一段悲壮的历史。

  力量对比如此悬殊,那么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我们的先辈们,不计个人得失,冒着生命危险抗日救国?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所有这些,铸就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形成伟大的抗战精神。

  纪念抗战是为了弘扬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日本侵华的历史,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不能抹去的伤痛;抗日战争的历史,是一曲中华民族在抗争中走向解放的壮歌。铭记历史,才能面向未来,汲取众志成城、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任何时候,我们都没有像现在这样扬眉吐气和接近梦想。再进一步,明天会更加辉煌。

  我们纪念抗战也是在时刻昭示国人勿忘国耻,保持警醒。抗战的硝烟虽已散去70年,但在国外,仍然有人在掩盖和抵赖日本的侵华罪行,甚至说中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不利于本地区和平”。在国内,随着娱乐文化的兴盛,将抗战历史“娱乐化”、“概念化”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还有一些人为了哗众取宠,以“质疑”、“反思”的名义,恶搞抗战故事,丑化抗战英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只有驱除这些迷雾,才能擦亮眼睛,看清真谛,增强我们战略定力。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