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现代农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万俊毅
//m.auribault.com2017-12-18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七大战略之一,和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内容之一。这表明“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凸显新时代的问题导向和目标指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今后较长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总抓手

  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当前我国的现状看,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影响最大的群体是农民。2016年年末全国乡村人口数量为58973万人、占总人口的42.65%,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335万人;该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616元,大约是农村居民12363元的2.72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3078.9元,大约是农村居民10129.8元的2.28倍。假如再考虑收入结构、支出结构、享有的公共服务水平等因素,尽管近十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增强、农村增美、农民増富成就显著,仍不难看出,农业仍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农民仍是增收工作的难点,乡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突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的是尽快拉长短腿,补齐短板,破解难点,力求以乡村全面发展来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体现了应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要求。乡村振兴战略对新时代“三农”工作提出了系统要求,部署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大举措,成为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农业农村工作的总抓手。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产业兴则百业兴。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乡村产业兴旺并不单纯指农业发展,而是指农村产业的综合发展。因此,需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更多的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流向乡村,提升乡村产业供给体系的质量,保持乡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实现要素融合、产业融合和城乡融合发展。

  发展不平衡是经济发展过程的常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将逐渐得到有效解决,但可以预计,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经济发展在城乡之间、在不同地区的乡村之间、在同一乡村的不同人群之间仍将出现差异。受资源禀赋的约束,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乡村、人力资本相对不足的农民走向现代化并不容易,难以融入非农产业价值链和合理分享非农产业发展的益处,只能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习近平总书记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对于只能发展农业的乡村,需要尽快转换农业发展动能,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另外,我国农村地区幅员辽阔,多数地方资源丰富,地区异质性极为明显,适合发展现代农业。更何况农业是人类的食品之源、生存之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正是从农业的重要性意义上说,现代农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农民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影响最大等问题同样极为明显,在衡量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部分指标上甚至比全国平均值更为突出。根据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广东必须在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乡村振兴上走在前列。

  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加强现代农业的投入。在制度变革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导向,出台超常规振兴乡村措施,推动要素配置、资源条件、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向农业农村倾斜;在非正式约束上,全社会需要转变重城轻乡、重工轻农的观念,进一步认清新时代工农城乡关系,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共识;在实施机制上,需要把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政策执行到位、落实到位。

  二是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各地资源比较优势,做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特色农产品和优势农业产业带发展,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质量结构、区域结构和市场结构,纵向延伸农业产业链,横向拓展农业多功能,促进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提高现代农业整体素质。

  三是转变要素投入方式,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投资,释放农业要素配置红利,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推进农业的集约化生产,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

  四是培育农业急需人才,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养熟悉现代农业发展规律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农业部门、行业协会的管理人才,培养具备企业家精神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大批新型职业农民,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不同主体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此外,要优化现代农业发展环境,健全乡村振兴保障机制。只有做好现代农业发展大文章,实现乡村振兴大战略,才能保障到2020年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农业现代化强国。

  作者系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