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传承城市精神 助推跨越发展
徐晓野
//m.auribault.com 2016-07-21 来源:贵州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遵义时指示要“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遵义,因国酒茅台而驰名中外,因赤水丹霞而钟灵毓秀,因海龙屯土司遗址而沧桑厚重,因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三线建设精神而熠熠生辉。这座闪耀着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光芒的城市注定需要一种城市精神来承载历史、昭示未来,以凝聚广大干部群众最广泛的思想共识和精神力量,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正能量。

  “遵道行义·自强不息”是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基本要义。“遵道行义”,蕴含着中国古典哲学的本质要义,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昭示着一种人生观、生态观、价值观。道,可以理解为道法自然,义,谓天下合宜之理,蕴含遵循客观规律之意。“遵道行义”彰显绿色文明的生态智慧。遵义山川秀丽、资源富足,但同时地处石漠化地区,生态基础十分脆弱。近年来,遵义市坚持弘扬、城市精神,筑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敬畏自然、保护自然,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不断释放绿色福利,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共享生态红利。“十二五”期间,遵义市经济总量较“十一五”实现翻番,年均增长15%,森林覆盖率较“十一五”期末增加6.44个百分点,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1.6%,百姓富、生态美相统一的和谐韵律让人民的幸福有了坚实依托。

  “遵道行义·自强不息”是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后发赶超、率先小康的动力源泉。“自强不息”源自《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曾经是黔北山区的真实写照。但是,遵义儿女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血脉中流淌的红色基因,架构起敢于担当、攻坚克难、自强不息的不屈筋骨。改革开放以来,遵义人民在发展道路上浇灌出“四在农家”幸福之花,创造了“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制度改革湄潭经验,以及“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的余庆经验等,打造了播州区花茂村、桐梓县杉坪村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开发保护了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和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土司遗址,使黔北大地成为出经验、出典型、出成果的福地、绿地、宝地。

  “遵道行义·自强不息”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践行遵义城市精神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城市精神中的“道、义”要求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职守,正好与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爱国、敬业”道德规范相契合。近年来,遵义市探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遵义实践,取得优异成绩。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效传递街头及村头正能量,2015年,开展“宣传部长上讲堂”累计13145场,不断绘制人民美好的精神家园,人民的自豪感得以加强,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弘扬更加深入人心。

  “遵道行义·自强不息”需要广泛的宣传,根植人心。在脱贫攻坚、率先小康的决战决胜时刻,如何更好地传承、弘扬城市精神,使其润物无声、成风化人,真正成为遵义的民气民风民魂和精气神,为坚持红色传承,推动绿色发展,打造西部内陆开发新高地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需要广泛宣传来凝聚共识,根植人心。要充分发挥“遵道行义·自强不息”凝心聚力、鼓舞干劲的作用,就需要让城市精神潜移默化地植入每一个市民的思想内核,以城市精神引领思想和行动。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传统媒体、新兴媒体和各种渠道展示城市精神,让“遵道行义·自强不息”真正根植人心,从认识到认知,直至发自内心认可,自发参与阐释“道”的内涵、拓展“义”的外延,才能不断增加遵义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豪感和向心力。

  城市精神能确立航标,是改造城市心灵密码,必将释放出持久而深沉的力量,让人民群众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微笑。(作者单位:遵义市委宣传部)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