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编者按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报就此问题对中央党校中青班部分学员进行了访谈和笔谈。
陈 颖 中央党校中青二班学员,山东银监局党委书记、局长
王祺扬 中央党校中青一班学员,湖北省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
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
学习时报:如何理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陈颖: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定要有正确的战略选择,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能脱实向虚。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就要解决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配置脱实向虚问题,巩固我国经济发展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足迹遍布祖国山山水水,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并基于“九个趋势性变化”,判断我国经济必然走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
学习时报:实体经济那么重要,当前,发展我国实体经济的重点在哪些方面?
陈颖:当前,一是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完善产权制度,坚持要素市场化配置,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必须深刻认识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建设数字中国。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的工业和服务业目标。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绿色中国。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保护好生态环境,并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经济优势,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三是必须积极稳妥降低宏观杠杆率,建设信用中国。一方面积极有序发展股权融资,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筑牢“投资要承担风险”意识,转变信贷依赖型经济增长模式;另一方面积极补充实体企业资本金,树立“做生意要有本钱”基本理念,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的同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充分释放并发挥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学习时报:作出“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这一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陈颖: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升,供给体系产能十分强大,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拉开档次、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是人民对美好生活显而易见的向往,而保证供给产品安全高品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这是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的主要依据。
学习时报:您认为当前我们应重点从哪些方面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陈颖:一是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供给结构性不合理问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以既雷厉风行又久久为功的作风补短板,在提高需求分析精准度、提高供给质量上下功夫,打好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三大攻坚战。二是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供给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加强科技供给,集中攻关解决重要原材料研发生产、关键零部件加工技术、高端装备设计制造、大系统集成运行、优质农产品生产销售等问题。三是必须下大力气保障和改善民生,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标杆,不断提供更高质量更优服务的教育、住房、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养老救助等保障体系。
我国经济运行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在结构性因素。
学习时报:我国在“三去一降一补”方面取得很大成绩,但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王祺扬:自2015年底中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三去一降一补”全面铺开,成效显著。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三产超二产”,需求结构“消费超投资”,产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供求关系逐步改善。但也要看到,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突出,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经济运行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在结构性因素。总体上,经济大而不强,生产能力多数只能满足中低端需求且有大量过剩产能;供给量多质低,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新变化;关键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等。解决这些经济结构性问题和社会主要矛盾,必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取得实质性进展,以此实现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力。
学习时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牵涉到很多现实的利益,要如何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王祺扬: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真信实干,才能达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有效果。当前工作中有的存在思想顾虑,担心去掉过剩产能后降低增长指标,影响社会稳定;有的存在认识偏差,认为去产能、调结构主要是全国的事,在本地不一定过剩,导致一些地方被动执行,去产能不坚决、不彻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深化认识,在思想认识领域“去降补”。要深刻认识到中央审时度势、深思熟虑作出的这项重大决策部署,既是抢抓世界科技和产业变革、全球供给体系调整的机遇、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先机的迫切需要,又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跨越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关口”的迫切需要。我们一定要提高经济工作的政治站位,坚定不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全力以赴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
要更大力度“去降补”,就要加减乘除一起做。
学习时报: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谈得很多,但究竟怎样系统、深入、持久地推进?
王祺扬:要更大力度“去降补”,就要加减乘除一起做。首先要做足“减法”,更大力度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严格执行产业、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坚决淘汰落后过剩产能,为传统产业升级和先进制造业发展腾退空间。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减少房地产库存;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等间接融资力度,建立资产负债约束机制,严控地方政府举债,积极稳妥去杠杆。其次要做足“除法”,更大力度降成本。切实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等方面下功夫,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增强实体经济吸引力和产业竞争力。再次要做足“加法”和“乘法”,更大力度补短板。通过大力推进技术改造、信息化嫁接和战略性重组等措施,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领军企业。围绕质量变革和建设质量强国,推进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管理和新模式,在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产业体系创新、科技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发挥自主创新对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乘数效应”。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大力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2016-03-01 |
把握主抓手 攻坚供给侧 | 2016-03-01 |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2016-03-01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边界与重心 | 2016-03-01 |
激发供给侧动力,要拉好“三驾马车” | 2016-03-01 |
创造新供给 争当排头兵 | 2016-03-01 |
完善体制机制 振兴实体经济 | 2016-03-01 |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振兴老工业基地 | 2016-03-01 |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和实践创新 | 2016-03-01 |
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2016-0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