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推动我省民营经济实现新一轮大发展
//m.auribault.com 2016-04-11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作了关于推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讲话,重申对非公经济发展“三个没有变”,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3月28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广东省民营经济工作座谈会,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我省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部署。广东作为我国民营经济大省,一直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也是广东的重大优势。我们要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上走在前列,必须采取更加扎实有力的措施,继续做优做强做大民营经济,推动我省民营经济实现新一轮大发展。

发展新经济引领民营经济做优做强做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接连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民营经济平等发展的改革措施。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时提出对非公经济发展的“三个没有变”,强调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广东作为我国民营企业大省,一直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3月28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广东省民营经济工作座谈会,省委书记胡春华指出民营经济对我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促进作用,强调要支持做优做强做大民营经济,推动全省经济向上突围。

  做优做强做大民营经济是推动全省经济向上突围的关键

  近年来,广东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上水平的意见》《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2015年,广东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向上突围的关键点。去年1月—11月,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11.5%,分别比国有、外资高9.2个、7.4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接近七成;民间投资增长19.7%,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提高至60.8%;新增“201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企业16家。

  但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相比,广东民营经济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民营企业创新研发投入低于国际和国内其他省市,融资规模与企业实际需求缺口依然较大,缺乏针对初创期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民营企业成长所需要的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短缺现象依然严重。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中央将“新常态”经济的向上突围放在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作为经济第一大省的广东,在新常态当中扮演关键角色,要完成经济向上突围这一根本任务,关键在于做优做强做大处于“铺天盖地”发展状况的民营经济,突破口在于优化民营经济的全面创新环境,利用知识、资本等现代经济要素,以知识运营为核心,以资本运营为纽带,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新兴产业,为全国范围内做优做强做大民营经济提供经验和启示。

  大力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新经济的产业链增值环节、关键领域或细分行业

  “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的,主要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包括“互联网+”、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等重要内容。加快发展新经济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引领新常态,实现经济向上突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广东要做优做强做大民营经济,必须充分发挥新经济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创新环境,弘扬创新精神,培育创新主体,拓展创新空间,加强创新服务,鼓励开展各种类型的创新活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强化资金、技术及人才支撑,充分发挥创新基地的资源集聚和扩散带动的作用,引导建立民营经济创新的重要集聚区。具体而言,做优做大做强广东民营经济,应大力鼓励民营企业进入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机器人、大规模定制化生产、3D打印、可穿戴设备等为主体的新经济的产业链增值环节、关键领域或细分行业,寻求发展空间。

  营造新环境助推民营经济发展

  对于民营经济来说,要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由规模速度增长向内涵质量发展的转变,最关键、最核心的因素是实现从要素驱动到产业局部的创新嵌入,再到全面的产业创新。在全面创新驱动时代做优做强做大民营经济,需要新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支持。

  一是实施民营经济创新工程,强化创新指导与扶持。根据经济向上突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强化民营经济创新分类指导与重点扶持。着重引导民营经济涉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智能机器人、大规模定制化生产、3D打印、可穿戴设备等新经济的产业链若干增值环节。

  二是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基地发展。依托产业园区,或利用城市“三旧”改造场所和商用场地建立创新基地。在珠三角地区,可侧重在产业集群区内、高新技术园区内建立基地,在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要侧重在产业转移园内、工业园区建立创新基地。

  三是增强财政资金支持力度,鼓励金融创新,改善民营经济融资环境。加大支持民营经济创新的财政资金规模。在财政预算中安排扶持民营经济创新的专项资金,通过贴息、政策担保、风险补偿、奖励资助等方式,重点支持民营经济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项目。积极引导金融机构落实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政策,扩大对民营经济的贷款规模和比重。

  四是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税收和政府采购政策,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和服务质量公开承诺等做法,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水平。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落实国家和省清理收费各项政策,大力减轻企业负担。制定政府采购扶持民营经济的操作性制度。明确规定民营企业参与政府采购中标份额和范围;降低民营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准入门槛。提高民营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竞争意识、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向晓梅,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民营经济应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力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至强,获得了巨大发展,在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已经占大半壁江山。但自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民营经济面临着需求疲软、成本上升和资源环境约束收紧的困境,转型升级压力巨大。对于许多民营企业来说,放弃自己所熟悉的传统领域,进入未知领域,创新发展模式,实属“惊险的一跳”,因而难免犹豫彷徨。然而,危机中往往孕育着生机。如果说我国民营经济过去有依靠透支生态环境获得发展的情况的话,现在环境规制收紧,政府和民众要求企业为环境治理承担更大的责任,为生态修复提供更多的补偿,颇有一些要求问题学生“补课”的意味。对此,一些企业叫苦连天,认为这是“屋漏偏遇连夜雨”,一些地方政府也担心严格的环境规制将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殊不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

  目前,水污染、雾霾、土壤污染、食品安全、气候变暖等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危及每一个人的生存,政府出重拳治理,民众希望获得环境福祉而非有毒的GDP,这对于企业来说既构成挑战,又产生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商业机会。例如,近年来随着“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壤污染防治法”(审议中)和新环保法的相继出台,节能环保产业成为一片投资热土,环保部估计“十三五”时期的环保市场空间在17万亿元左右。从源头保护、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备生产、运营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监测、评估、核证等各种中介服务到绿色金融和生态环保产品交易,一个产业链融会贯通一、二、三次产业的大环保产业正在中国初露端倪。一些全球500强的跨国公司(如从事水处理的苏伊士公司和从事环境服务的威立雅公司等)已经抢滩中国环保市场,国内民营企业也有不少开始试水环保产业,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现象。

  然而,与发达国家的环保产业相比,中国的环保产业还处在蹒跚学步的阶段,存在诸多不足。一是环保企业小而散,达不到规模经济。据环保部发布的数据,2012年年收入200万元以上的环境企业共29800家,总产值3.08万亿元,平均每家企业不到1.2亿元;环境服务企业规模更小,1700家企业只产生了约800亿元收入,1700家企业合在一起,还不及苏伊士和威立雅两家跨国公司的收入规模。二是市场的潜在需求仍有待开发。虽然随着环保规制的强化,国内企业的环保意识有所加强,但许多企业仍把环保投入视为一种能省则省的额外成本,由于地方政府执法不严,违规排放和“搭便车”的现象屡见不鲜,只有到企业把绿色发展视为其核心竞争力的阶段,中国环保产业的巨大市场需求才能真正涌流出来。三是政府、企业和市场的关系尚未理顺。近年来,政府为了加快环境治理步伐和减轻财政负担,通过PPP的形式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环保投资领域。但由于环保在中国一直是被作为公共品来对待,价格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市场机制残缺不全,加之立法滞后,民间资本进入环保产业后,往往发现该领域风险高、管制多、投资回收期长,从而令其或者望而却步,或者铩羽而归。中国要真正把环保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来发展,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确保投资者的应有权益,在确保市民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情况下,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等改革必不可少。

  尽管现实中存在诸多困难,但环保产业作为中国结构性改革的朝阳产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柱产业,其发展前景依然不可限量。民营企业应当风物长宜放眼量,积极投身到环保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去。投资环保、押注绿色,不仅是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所在,更是民营企业进入新经济的“入场券”。长远来看,绿色发展理念不仅不会加重民营经济的负担,反而会让中国的民营经济脱胎换骨,强身健体,成为中国乃至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一支生力军。(张捷,暨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