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国企如何担当起新的历史使命?
康劲
//m.auribault.com 2016-03-17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激烈的观点交锋,沉稳的思想对撞,理性的改革共识,是今年两会中最大看点。

  3月11日,当天总工会界别的小组讨论中,话题的焦点围绕着国企改革中的职工权益。

  “深化改革,各方面的利益能够得到平衡发展,特别是要保护员工的利益。”3月12日,在人大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如此回应。

  从工会界别的关注,到人大新闻中心的回应,呈现一条国企改革的基本共识——在推进国企改革过程中,必须确保职工的合法权益。在这个共识之上,国企改革才将成为“广大职工理解、支持、参与”的提质增效攻坚战,我们才更加有理由期待,通过推进全领域创新,释放国企改革巨大能量。

  去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今年2月25日,国资委等联合发布国企“十项改革试点”。相比2015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国企改革的表述更具有可实施性,给出了时间表、路线图——时间表,今明两年;路线图,推动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结构调整,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

  当前,国企改革的重点集中在“十项改革试点”——落实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企业薪酬分配差异化改革、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央企兼并重组、部分重要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国企信息公开工作、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仔细品味,任务异常艰巨,责任同样巨大。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国企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风雨坎坷,一路向前,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充分发挥了脊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正是有强大的国有企业支撑,才使我们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进入世界500强的100余家中国企业中,国企占据了过半比重和重要的位置。

  但是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国企面临必须变革创新的关口,同时还要肩负相应的社会责任。

  国企如何担当起新的历史使命?

  宏观而言,就是围绕“十项改革试点”,通过扎扎实实的全领域创新,切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探索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使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加合理。

  就具体企业来说,每个企业都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改革方案,遵循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规律,按照“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相结合”,尽快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

  特别是正在进行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企更是重任在肩。一面是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股权合作、资产置换、无偿划转等方式,实现国企强强联手和专业化重组;一面是一些缺乏竞争优势的非主业领域及一般产业低端环节的退出,保持国有经济活力,增强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改革试点涉及国企体制、机制、管理的方方面面,需要把创新作为引领国企改革发展的第一动力,渗透在国企改革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中。

  可以肯定,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一些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待完善、国有资本运行效率需进一步提高等突出矛盾,一些企业管理混乱、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流失等突出问题,一些企业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不落实、作用被弱化等突出现象,将逐一得到根本纠正。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