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解决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关键在“改革侧”
——三论“深学笃用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本报评论员
//m.auribault.com 2016-02-25 来源:湖北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今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定位、依据、目标与施策重点。领会好、领会透这一精神,把“靶心”对准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以新需求带动新增长,关键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

  改革来自问题的倒逼。观察问题,看到病症很重要,找准病根更重要。目前,在“三期叠加”的大背景下,影响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有总量问题,但结构性问题更为突出。主要矛盾就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不协调和不平衡,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在需求侧,已在供给侧。经济增速放缓,看似有效需求不足,实则有效供给不足,结构失衡、供需错配才是深层症结。这就不难解释,为何一方面国内生产的粗钢卖出“白菜价”,另一方面小小的圆珠笔笔芯却需要进口;一方面大量中低端产品积压,另一方面却是 “海淘”热度不减,消费者将大把钞票花费在出境购物上。对症下药、综合施策,我们就要认识到,致力于解决中长期经济问题,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药方有局限性,根本解决之道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大势所趋、形势使然,不抓紧转变,总有一天会走进死胡同。

  现实已经表明,传统的刺激政策会造成大量过剩产能,单方面的物质投入也不能实现中高端供给,关键要靠用非物质的投入解决物质产品的升级优化。所谓非物质投入,就是改革,就是以观念理念、体制机制创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国际经验看,一次次科技和产业革命,带来了一次次生产力提升,创造着难以想象的供给能力。当今时代,社会化大生产的突出特点,就是供给侧一旦实现了飞跃性创新,市场就会以波澜壮阔的交易生成进行回应。运用好改革这个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才能加快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的具体内容非常多,但病根都是体制问题。正因为如此,“改革政策要实”成为中央提出的五大政策支柱之一。改革政策要实,“实”在不图虚名、精准发力;改革政策要实,“实”在壮士断腕、一往无前;改革政策要实,“实”在方向明确、辩证施策;改革政策要实,“实”在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推动改革举措早落地、见实效。比如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就要勇于舍弃、经得起阵痛,讲大局、算大账,化大震为小震,早淘汰早主动:“降成本”要见实效,就要从市场主体的真实需求出发减少行政审批,减轻税费负担,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改革“获得感”:“去杠杆”要把握好力度和节奏,就既要防止过度依赖金融和资本杠杆而忽视市场调节作用,又要灵活用好资本和金融杠杆,防止“把孩子和脏水一起泼掉”。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窗口期不是无休止的,问题不会等我们,机遇更不会等我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拖不得、等不起,咬定“改革侧”这个结构调整的关键,不失时机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既做拥护改革、支持改革、敢于担当的促进派,又做把改革抓在手上、落到实处、干出成效的实干家,我们就一定能打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战,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