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把握供给与需求的辩证法
朱军
//m.auribault.com 2016-01-29 来源:解放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对于当下的供给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1月26日指出,要适度扩大总需求扩大有效供给。此言意味着,供给侧改革需要深刻把握供给和需求的辩证平衡。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让生产要素潜能充分释放,并在新条件下达到均衡。两种政策的关系更像是对立统一体。

  首先,无论供给侧改革还是需求侧改革,都必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根本目的都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从微观的民生层面来说,长期以来,我国消费动力不够,因而要刺激需求。现在有了消费动力,但供给的产品却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本质是要解决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跨越。一些国人远赴海外抢购奶粉就是典型例证,需求侧相当于食物的营养,我们的奶粉不缺乏营养,而供给侧强调食物的质量、搭配、品味,这恰恰是我们短板。我们的供给距离真正满足人民需求还有距离,这就难以主动创造新的需求。需求侧的满足和提升需要供给侧的发力。

  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净出口三大部分构成。2012年以来,传统三大需求均呈下行走势。这意味着,现实“需求”的疲弱其实暗藏着巨大的潜在需求无法释放的问题,也反映出经济供需结构不匹配的深层次矛盾。经济下行虽然有周期性因素,根本上还是结构性问题。表面上是有效需求不足,实际上是有效供给不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面对人民的需求大而产业供给弱的结构性问题,关键还在于增加有效供给并调整经济结构。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组关键词将关注的重点导向“回复均衡”,这是一揽子政策工具的组合。这一方向性的决策,细致全面、情真意切,意在精准地管理总供给,而不是因总需求变量被压抑和替代后,总供给变量的潜能释放。

  具体而言,目前结构性“回复均衡”的改革主要分为五个方面,第一,“去产能”和“去库存”,要求在减产能方面切实加大力度;第二,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第三,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需要进一步加快培育有利于创新的环境。第四,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意味着进一步放宽准入,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非常重要。第五,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可以从加快城乡之间土地、资金、人员等要素的流动方面着手,实现合理化配置。这五个方面目的是以“新供给”替代“老供给”,释放“新经济”增长动力。

  供求是双方面的,核心是辩证的平衡关系。关键在于,要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譬如减产能、兼并重组,实际上是调整供给结构,不需要的供给减下去了,同时也创造市场需求。制造业的增长以及转型升级、服务业的发展,都是通过供给侧的改革来创造新的需求。同样,比较难啃的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也是在放宽准入的同时扩大投资需求。总的来说,这都是一个扩大总需求的问题。

  深刻把握马克思的辩证法思维,理解供给和需求的辩证平衡关系,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扩大总需求和供给侧方面的改革不是意味着需求政策退出,而是通过合理的政策与市场工具创造需求,是解决需求结构的问题。需求政策、需求管理是为供给侧改革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良好的环境。更为重要的是,解决供给问题本质也是创造新的需求,而且这种新的需求更可靠、更实在、更具有可持续性。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