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从“中国模式”到“中国方案”
赵建利
//m.auribault.com 2016-08-02 来源:兰州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早在2004年,美国《时代》杂志前任编辑、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乔舒亚·库珀·雷默将他看到中国在经济改革中所取得的成就及其经验和独特的发展方式称为“北京共识”,后被称为“中国模式”。

  雷默指出:“中国模式的核心是坚持革新和试验,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使用不对称力量工具。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规模也是落后国家追求经济增长可效仿的成功榜样和模式。为他们提供新的发展道路。”“中国模式”论认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一个有别于西方的发展模式,甚至超越了西方,但我国一直并没有在正式的场合引用“中国模式”一词。我国学者王伟光、程恩富等人认为,我国在经济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和所得成就应称为“中国道路”。他们认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能够照搬西方模式而成为现代强国,也没有任何一种发展模式适合所有的民族国家。此次西方国家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发展中国家在质疑和批判西方模式的同时,也在积极探寻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对于中国而言,有效规避与防范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发生,科学应对西方国家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冲击,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必须更加坚定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道路。”而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中国方案”是对前期学界对中国发展所取得成就争论的最好回答和官方定性,这个方案不是对现有的西方制度简单的复制,而是完善和超越,是一种更好的社会制度设计。绝不是像西方某些国家一样,对自身文化怀有盲目的优越,到处推销,以普世自居,强加于人,而是一个可供选择,有中国鲜明特色,也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大家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变通借鉴,以致不至于使其还未成熟就僵死在胎胞里,是具有一定普遍规律的方案。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历史没有终结,历史也不会被终结”。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呢?信心在哪里?信心在于我们对自己发展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

  “中国方案”不是空洞的说教或者是仅仅喊喊口号,它是有血有肉的可供借鉴和吸纳的实实在在的方案,因为我国从一个被西方列强入侵瓜分,封建统治社会极度腐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过无数仁人志士的曲折探索和努力,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随之中国共产党在中华大地上破天荒地诞生了,从而也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艰苦斗争,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国民党黑暗的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并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从此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也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虽然我们走过许多的弯路,但这些弯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成长者必须所要经历的过程,这些弯路也为走上正确的道路提供了经验教训。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也正是因为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使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走过西方国家发展所需要的几百年时间的过程,使中国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所选择,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我们当今社会的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之所以能够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其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没有教条化、没有本本化,而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也印证了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序言里写到:“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地发展完善,为了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些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和前进道路上提供了根本的制度保障,也是被历史和实践所证明了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中国的发展真正能够保障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关键就在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讲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们对道路、理论和制度经过实践也要潜移默化地内化成为一种文化的基因,使其相互融合,最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文化在更深层的体现就是要成为一个民族的品格,而不是盲目的崇洋媚外或者妄自尊大,而是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姿态适应世界发展的潮流,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生生不息的原因之所在,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的直接根源。(作者系中共兰州市委党校校长)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