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 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广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m.auribault.com2016-07-07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的新的历史时期,是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新的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发展了中国、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站在新的起点上,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必须深刻认识改革开放的深远意义,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一、改革开放使中国共产党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实现新的伟大觉醒,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奠定了实践基础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在这场伟大的社会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实现了新的伟大觉醒,突破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理解,把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强大生命力。

  改革开放弘扬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的发轫,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的发展,同样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改革开放正是以突破“两个凡是”等对马克思主义教条式理解开始的。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者的巨大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领导和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号召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把思想认识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重新回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在改革开放的整个历史进程中,我们党都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生动地诠释和弘扬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改革开放为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创造了条件。马克思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社会变革的需求,时代发展的呼唤,从来都是理论创新发展的动力之源。改革开放是我们党追赶时代潮流、建设社会主义的崭新实践形式,为在和平与发展时代条件下发展马克思主义确立了新的实践基础,创造了新的发展契机。改革开放把许多前所未有的重大崭新课题推到中国共产党人面前,迫切需要立足中国国情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回答,这就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提出了客观要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伟大实践,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想,创新了我们的理念。同时,改革开放作为人民群众开拓新生活的历史创造活动,不断产生和积累着新鲜经验,为我们党实现合乎规律性的理论创造,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提供了不竭源泉。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我国改革开放之中,大胆探索和回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各种时代课题,以新的理论反映实践要求,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和发展。

  改革开放孕育和催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开启了当代中国历史的新时期,也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根据时代条件和主题的深刻变化,紧紧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体系,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而形成的,是随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的深化而升华的,是我们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不仅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而且使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这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二、改革开放使中国共产党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实现新的伟大觉醒,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了强大动力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面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严重困难,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快速发展的严峻挑战,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和发展社会主义双重使命的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回答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实现了新的伟大觉醒,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正确道路,也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主要借鉴苏联模式,建立起一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它对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后来,这套计划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我们搬用别国的模式,结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思想上导致僵化,妨碍了人民和基层积极性的发挥。”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则突破了苏联模式的弊端,超越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将市场经济灵活地运用于社会主义社会,重视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逐步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涉。在经济、政治、文化和对外关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道路。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遇空前挫折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坚定沉稳、开拓奋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旺盛的活力。

  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发展经验、发展模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话题围绕中国展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改革开放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但由于对社会主义认识不够,社会主义建设曾经走了弯路,遭受过严重挫折。这表明,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仍然需要根据实践和时代要求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开放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新的伟大革命,既不是对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否定,也不是进行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某些不合理的方面和环节进行革命性的变革,使上层建筑不断适应经济基础、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从而进一步从体制机制上焕发出社会主义生命力和优越性的历史过程。

  三、改革开放使中国共产党在如何推动中国发展问题上实现新的伟大觉醒,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活水源头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启动的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了我国发展的道路、发展的模式和发展的进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发展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改革开放使中国大地上铺展开了大发展的壮阔画卷。改革开放在如何推动中国发展问题上实现新的伟大觉醒,开辟了当代中国的强国之路,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活水源头。可以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改革开放打破了阻碍中国发展的体制坚冰。改革的实质,就是要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所有制结构改革到分配制度改革,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到在实践中的深入推进,从经济领域改革到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改革,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国家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改革开放新时期,是我国各项机制体制运行的最有活力的阶段。正是依靠改革开放这个强大推动力,我们党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体制机制,使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

  改革开放开启了推动中国发展的动力源泉。改革开放破除了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习惯,不断引导人们打破落后思维方式的束缚,使作为发展主体的人获得了巨大解放,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最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各项惠农政策出台,从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到民营企业的蓬勃发展,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社会保障的全方位覆盖,改革开放通过优化发展环境,积聚发展能量,营造发展氛围,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使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得到充分涌流。改革开放也使人民的利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实现。从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居住条件的改善,到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我国人民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们切身感受着改革带来的幸福生活,共同享受着改革发展的成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时期是人民收入增长最快,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是人民获得感得以大幅度提升的时期。

  改革开放创新了促进中国发展的理念和战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适时提出相应的发展理念和战略,引领和指导发展实践。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每一次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的创新和完善,都推动实现了发展的新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提出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悉,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四、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

  如果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多年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使中华民族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要我们继续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就一定能够在新的征途上创造新的辉煌。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就像一场大的战役一样,总有那么几场战斗处于关键地位,如果攻不破就会影响全局。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推进,将更多地涉及利益的调整,改革的阻力会加大。只有继续全面深化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上层建筑进一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改革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改革。

  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

  改革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改革必须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往往都是从易到难。要敢于涉深水区、啃硬骨头,以勇于自我革命的气魄、坚忍不拔的毅力推进改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决破除利益固化藩篱,坚决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改革必须以法治为保障。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关键在于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弘扬宪法精神,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只有毫不动摇地高举改革开放旗帜,认真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最大范围凝聚改革力量,最大程度增强改革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实现中国梦才会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执笔:蒋斌 张浩)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