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习近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李永胜
//m.auribault.com2016-04-08来源: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2月9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他强调, 各项改革任务、制度建设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聚焦、向构建发展新体制聚焦,扭住关键,精准发力,严明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各项改革取得预期成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阐明了2016年改革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折射出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智慧光芒,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思想与理论。

  一、两个聚焦的目标导向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项改革任务、制度建设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聚焦,向构建发展新体制聚焦”。这两个聚焦的思想深刻地体现了改革的目标导向思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奋斗目标。目标指引方向,目标统领中心工作,目标也是评价工作成果的重要尺度。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十三五”时期的改革,必须按照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的新的目标要求(五个目标要求)深化和推进。同时,制度问题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需要良好的体制机制的支撑与保障。为此,必须突出完善各方面制度,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围绕构建适应新的发展目标要求的发展新体制来展开和实施,以破除一切不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沿着正确的轨道和既定的目标要求稳定前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扭住关键的矛盾思维。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的现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世界就是矛盾体。要善于认识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在直面矛盾和破解矛盾中,推动事物发展。在矛盾体系中,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在同一事物的矛盾双方中,要善于抓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论”与“重点论”是辩证统一的。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在方法论上的体现,它是指善于分析事物的矛盾本性,掌握事物的本质及规律,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立足于人类实践的矛盾本性,运用矛盾观和矛盾分析方法观察、认识、处理和解决矛盾问题的思维方法就是矛盾思维。它是一种普遍适用的辩证思维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要“扭住关键”、“突出问题导向”,深刻地体现了在对现实中国社会矛盾分析基础上注重抓中心、抓关键的矛盾思维方法,体现了对矛盾运动规律的深刻认识与科学把握,它是唯物辩证方法在改革问题上的创造性运用,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这里所说的“关键”就是指“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国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四个全面”回答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主要矛盾,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所以,必须牵住这个“牛鼻子”,推动和带动各项事业发展,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中不断深化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为顺利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了具体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为科学发展开辟了现实路径。“五大发展理念”是立足于国家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以重大问题为导向,聚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我国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回应群众的强烈诉求和热切期待(突出矛盾),体现了科学发展的价值诉求与基本原则,它可以使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更快、更稳、更可持续、更加顺利、更具包容性,是我们“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源植发展优势”的关键。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更加注重效益质量”“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公平公正”“更加注重绿色发展”“更加注重对外开放”的“五个更加注重”的方向与路径推进改革,紧紧围绕挖掘和培植创新动力、平衡发展结构、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增进发展的公平性、包容性和普惠性等方面不断拓展和深化改革,在解决主要矛盾中带动全局、多点突破,推动社会发展。它启示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妥善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这就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南。

  三、精准发力的精准思维。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大数据时代。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社会已进入到了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更加注重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式发展阶段,产业升级、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提质增效成为大势所趋。与此相适应,改革也进入到了更加注重质量与效益的精细化改革新阶段。质量导向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此背景下,改革要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增强质量意识,更加注重作为质量统一的精准思维。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质量统一体,质与量的辩证统一体现在度中。要深刻地把握事物的度,就要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统一的精准思维(既要准确地把握事物的量,又要把握事物量的变化区间、范围和关节点)。从实践角度看,现如今,几乎人类所有的实践活动都会留下数据足迹。随着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互联互通和共享资源,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发展方向的智能制造产业和服务性制造业快速发展,推动着生产方式向柔性化、智能化、个性化和精细化转变,管理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也走向精细化,这对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线性化、统一化、标准化思维)带来了很大挑战,呼唤着思维方式的转变,催生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精细化(精准)思维。同时,广泛渗透并存在于社会生活各行业与各领域的大数据以及快速发展的数据挖掘、存储、共享、分析与运用技术,又为人们进行精准思维并获得对相关事物更为深刻、更全面的洞察能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技术条件、广阔空间与潜力。通过大数据分析与运用,人们可以从大量数据汇成的“数据海”中获取新认识,得到新手段,提炼新方法,形成新认识,获得关于某一事物、现象、社会事实与结构关系的精准思维,有效地指导实践。对此,社会学界提出了“精细社会”理论,它是对农业领域的“集约化经营”以及管理学领域的“精细化管理”思想在社会学层面的进一步抽象,其核心要义是“精、准、细、严”,它要求制度设计要从“大而全”转向“小而精”,政策运行要立足乡土逻辑,社会治理要追求协同化运作。在改革实践中,运用“精细化理论”进行精准思维,要求我们在获取大量真实信息与数据的基础上,精准认识与把握各领域、部门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成因、矛盾与困境,瞄准问题,突出重点,立足实际,对症下药,为不同部门、单位科学设计和精心定制小而精的个性化改革方案,精准对接改革所需、人民群众所思所盼,使改革方案更接生活地气,并做好各项改革措施的有效衔接、协同运作、耦合互动与一体联动,努力做到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配合、精准发力、精准治理。精准发力的精准思维大大提高了改革的精准度,可解决以往改革方案针对性不强、改革措施大而全、改革效果不明显等改革“不精准”问题的弊端,把改革措施落准、落实、落细,有助于在人民群众最需要、最紧迫、最关健的实处、细处、要害处鼓劲用力,从而使改革取得更好的质量效益。

  四、严明责任的主体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要“严明责任”,“改革工作能不能落实到位,落实责任是关键”,“要抓好部门和地方两个责任主体,把改革责任理解到位,落实到位,以责促行,以责问效”,“要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主体责任链条”,确保改革方案落地生根。这些思想,深刻地体现了关注改革主体、严明主体责任的主体思维。主体思维要求我们关注主体命运,强化主体责任,激发主体活力,调动主体积极性,促进主体全面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是由“现实的人”构成的,社会发展过程是“现实的人”的活动过程,研究社会历史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现实的人”的活动构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内容。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既是社会历史剧的编剧和导演,又是社会历史剧的表演者(演员)。改革是紧紧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幸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事业。改革的主体是人民,党和政府是改革的领导者和推动者。人是具有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社会主体,人是通过实践活动自觉地改变世界和能动地适应世界的,正如列宁所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一切改革工作都是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主体发动、实施、操作与完成的。正如毛泽东所说:“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可见,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做好事情至关重要。因此,明确并落实好不同类型主体的改革责任,强化主体的改革使命与责任担当意识,充分激发主体的发展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类型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用责任规范和约束他们的实践行为,促使他们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积极作为,创造性地投身改革工作,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的改革活力,形成促进改革的强大合力,确保改革方案落地生根、刚性执行,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增进人民福祉,切实造福人民。严明责任的主体思维有助于激发和调动改革主体的能动性,为全面深化改革注入生机、活力与动力。

  五、狠抓落实、确保效果的实践思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要“狠抓落实,确保各项改革取得预期成效”,“突出督查落实”,这体现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严谨求实的实践思维。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有好的理念、思路和改革发展良策,更要有实践思维指导下的苦干、实干加巧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狠抓改革方案的落实工作,使各项改革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实践创造中形成推动发展的新格局,在脚踏实地的不断探索中开创全面改革的新局面,才能促使改革真正取得实效。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体现出他鲜明的实践品格与务实作风。实践思维是科学实践观的根本要求与方法论体现,它要求我们立足实践,从主体实践的思维视角认识、理解和把握一切问题,从而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有效变革与能动性改造的思维方式。实践思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社会功能。从实践思维角度看待改革,改革的全面深化与纵深推进,归根到底要靠敢为人先的创新实践,要靠不畏艰险、荜路蓝缕的勇气、毅力和智慧,要靠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支撑和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不管是落实已出台的改革,还是推出新的改革举措,都更加需要披荆斩棘的勇气,更加需要勇往直前的毅力,更加需要雷厉风行的作风”。这是由当前我国改革所面临的复杂环境、艰巨任务和阶段性特点(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决定的。狠抓落实、确保效果的实践思维,有助于改革的落实、落细和落小,能够大大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效性。

  上述这些改革方法,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深刻反映了当前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性特点,创新了改革的方法论,为我们提供了攻坚克难、破解实践难题的重要思路,为进一步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可以提高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作者系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