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不动摇
闫志民
//m.auribault.com 2016-04-01 来源:求是
分享到: 更多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如同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成为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理论武器。在这一科学理论体系中,马克思恩格斯指明了人类的未来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并进一步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一般特征和发展阶段。共产主义就是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共产党人就是为实现这一理想而产生、而奋斗的。我们必须正确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坚定前进方向,既志存高远又立足现实,脚踏实地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一、共产主义理想是科学的

  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的伟大理想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具有深刻的社会基础。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历史转折时期。产业革命一方面促进了生产技术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已经发展到剧烈对抗的地步,它周期性地爆发而根本无法解决;它一方面创造出一个富有的工业资本家阶级,另一方面创造出一个贫困的产业工人阶级。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整个人类历史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深刻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科学说明了资本主义和其他社会一样,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历史必然性。当一种社会制度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时候,它就会有力促进生产力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这时它就会应运而生并发展成熟起来;而当它与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时候,就会阻碍生产力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这时它就会被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走向衰落直至最后灭亡。这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对历史发展的认识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制度是适应社会化生产的要求而产生的,这种制度的确立曾经极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版第1卷第405页)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包含着一个无法克服的矛盾,即社会化生产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社会化生产越是向前发展,它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就越尖锐,这时社会化的生产力就要打破这种过时的生产关系,建立适应自己发展要求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决定了社会主义的胜利和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

  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不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要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的。那么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谁是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社会力量呢?马克思用剩余价值学说科学回答了这个问题。资本家正是利用自己对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来剥削被其雇佣的工人的。只要有资本主义制度存在,工人阶级就不可能摆脱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他们才能获得自身的彻底解放。这就得出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科学结论,找到了担当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个历史使命的社会力量。

  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的发展一样,具有自己的客观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就能为我们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科学指导。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对未来社会的预见之所以带有浓厚的神秘性质和空想色彩,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为展望未来社会提供了科学依据。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问题,正像一个自然科学家已经知道某一新的生物变种是怎样产生以及朝着哪个方向演变才提出该生物变种的发展问题一样。”(《列宁选集》第3版第3卷第187页)

  二、共产主义运动在实践中前进

  马克思创立的共产主义理论与当时正在兴起的工人运动相结合,形成了争取实现共产主义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它最先出现在欧洲少数国家,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现已遍及世界各大洲和大多数国家,团结和影响着数以亿计的广大群众,汇成了不可阻挡的浩荡世界潮流。这充分说明,为共产主义伟大事业而奋斗,绝不是什么与现实无关的事情,而是极其现实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直接与广大群众的利益和行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共产主义要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达到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人们思想觉悟的极大提高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它的实现将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需要经历若干既相连接又相区别的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曾经预测过取代资本主义的未来社会将经历“过渡时期”,经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列宁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作社会主义社会,认为社会主义也将经历若干阶段,并提出了“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等概念。从大的阶段来说,首先必须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动员和组织群众通过革命斗争取得政权,接着要经过一个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然后再经过很长的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这个过程要比西方发达国家经历的时间更长,所面临的任务也更为艰巨复杂,需要我们付出极其巨大的努力。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奋斗目标,这两者无论在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还是历史逻辑上都是相通的。我们当前做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情,但不能忘记初衷,不能忘了我们的最高奋斗目标。没有现实正确道路支撑,远大理想会变成空想;没有远大理想指引,现实道路会迷失方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像“愚公移山”那样世代接力、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上,一步步地实现我们的远大理想。反之,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坚定,就必然会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不但远大理想无法实现,我们当前做的事情也会出现偏差,甚至半途而废。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我们当前干的事业,就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比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代替封建社会困难得多、深刻得多。要完成这样的伟大变革,必然要经历无数的风险和困难。回顾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不难发现,社会主义的成功与挫折之间是有规律可循的。这个规律就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每个历史时代都会提出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这个主要问题获得解决之前,社会主义必然要经过反复探索,寻求正确的途径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各种失误,甚至有重大的挫折和失败。而正是这些挫折和失败,促使人们深刻地思索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寻求正确的道路和方法。一旦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和方法,社会主义事业就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甚至出现历史性的飞跃。

  社会主义在发展进程中出现某些暂时的挫折和失败是难以避免的,关键是我们以什么态度来对待。如果像第二国际领袖和苏东国家的某些领导人那样,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悲观失望,在社会主义发展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放弃科学社会主义,乞灵于民主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就要葬送社会主义事业。历史证明,只有认真分析困难和挫折发生的原因和教训,积极探索解决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新问题,就会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大踏步向前推进。

  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恩格斯在预测未来时,他们主要把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与未来社会的具体形式区分开来,把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与具体细节区别开来,只限于对未来社会发展方向和基本原则作出预见,而把未来社会的具体形式和应采取的具体措施留给后人的实践去回答。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以非凡的勇气和创造力,在艰辛探索中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我们在短短几十年内走完某些发达国家上百年才走过的历史进程,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独特的创造力和强大生命力。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但是,有些人却无视我国发展“风景这边独好”的事实,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竟是不是社会主义,说它是“资本社会主义”,甚至说是“国家资本主义”,认为实现共产主义遥遥无期、是不现实的,企图以此动摇人们对共产主义的信心。这是完全错误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比如,在国体和政体上,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其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比如,在经济制度上,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允许和鼓励资本参与分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仍然占主体,国有经济仍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政府对市场活动仍然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比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等。显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又有区别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特色”。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没有丢弃老祖宗,又别开生面;不是僵化教条地“照着讲”,也不是另起炉灶地“另外讲”,更不是改旗易帜地“反着讲”,而是继承发展地“接着讲”、“接着干”,是沿着科学社会主义方向继续开拓前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回首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信心满怀。共产主义运动在一个半多世纪风云中,充满了高潮、低潮、推进、反复、成功、挫折、探索,但总的趋势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在这一过程中,什么时候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什么时候共产主义运动就能蓬勃发展;反之,就会经历挫折乃至失败。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革命理想高于天,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是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向前的强大精神力量!(作者:北京大学教授)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