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时政撷英-正文
稳中求进 改革创新 为“十三五”开好局
内蒙古自治区发展研究中心形势分析课题组
//m.auribault.com 2016-02-19 来源:内蒙古日报
分享到: 更多

  2015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自治区全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今年,我区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加速集聚。下阶段,需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以改革创新提升发展驱动力,以扩大内需释放发展带动力,以改善民生夯实发展保障力,以对外开放提升发展集聚力,大力增强我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能力。

  一.内蒙古发展环境

  2016年,国家经济工作将更偏重于“稳、实、改、松”。一是经济工作重点仍将是稳增长,尤其在稳定工业增长、促进消费升级、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将继续出台一系列鼓励性政策。二是改革思路将转变为供给、需求“两手抓”,针对化解过剩产能、降低垄断行业准入门槛、推动要素市场优化配置等方面改革将出实招。三是国企、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将继续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大的新动力。四是“积极财政+稳健货币”政策组合将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适度宽松环境。总体看,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空间、动力仍具备支撑中高速增长的条件,我区经济仍具备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2016年内蒙古经济增长动力

  经济向好基本面牢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具备强支撑。一是新增长点加快培育。国家和自治区仍处于“新五化”深度推进阶段,产业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升级、创新驱动发展等趋势为我区新能源、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等优势特色产业提供发展机遇,新增长点正在加快培育。二是新增长极逐步形成。我区东西部发展不均衡,区域发展回旋余地较大,以增长极为突破口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大有可为。随着呼包鄂、乌海及周边地区、霍乌哈等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一体化、产业协作分工的加快推进及人口、资金等要素的不断集聚,各区域增长极将迎来新一轮发展动力。三是对外开放潜力将逐步释放。随着我区对外开放战略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度对接,全区对外开放将驶入快车道,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国家向北开放桥头堡和沿边经济带规划》已获国家批复,将进一步助推我区发挥比较优势,提高开放发展水平。

  供给侧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更为稳健。一是新型工业体系加快构建。随着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我区高耗能、资源性传统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加速转变。同时,自治区推进“宽带内蒙古”工程和“宽带乡村”示范工程建设,制定云计算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成立国内首家省区级“互联网+高效物流”的物流云平台,推动“互联网+”与工业深度融合,增加新兴产业项目储备,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二是服务业现代化、新兴化发展势头良好。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设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将带动我区金融、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收入分配改革的推进和居民消费需求的升级,以及我区旅游业“夏热冬冷”局面的改善,旅游休闲、健康、养老和文体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将不断提速。

  需求侧结构继续改善,内需动力更趋增强。一是投资后劲仍较充足。从投资结构看,全区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改建和技术改造等转型投资规模不断扩张,将进一步推动我区投资效益提升。从投资环境看,国家调低投资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加大重大交通水利等基建项目专项建设资金投放、降低企业债发行门槛、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范围等多重利好,有助于支撑我区投资平稳增长。二是消费内生增长基础渐趋稳固。一方面,国家加快推进重大消费工程,努力扩大住房、养老、旅游、教育、信息、绿色消费,加快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与我区的消费发展需求高度契合。下阶段,自治区将在着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相关消费政策,营造更为良好的消费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消费潜力。另一方面,自治区积极开发以信息、休闲旅游、养老健康家政、教育文化体育等为代表的新兴消费热点,新消费热点的不断涌现将有效推动全区消费提质升级。

  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内生增长动力加快形成。一是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出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关于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加强科技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意见》等政策,在改革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创新科技投入方式、推进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等方面进行了大力度改革和整体部署,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国家级平台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新增2家国家级企业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的平台支撑进一步增强。二是双创氛围正在形成。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众创空间的实施意见》等政策,通过加大财税、金融扶持力度,优化创业创新融资环境,完善普惠性税收措施等,加快构建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公共服务体系。

  政策调控精准发力,护航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力点仍是稳增长,为今年我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进一步拓宽我区经济发展空间。从我区发展现状看,人均资本存量仍然较低, 人力资源潜力开发不足,全要素生产率不高,供给侧三大要素均有进一步提升和优化的空间。三是“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深入推进,我区基建、能源、旅游等多个产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有助于我区进一步融入周边发展,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东北振兴等战略,在发展现代农牧业、资源型城市转型、保障改善和民生等方面给予支持,为我区补齐短板、加快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政策保障。四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按计划稳步推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内蒙古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一)扩大有效需求,持续释放经济发展带动力

  一是围绕优结构、增效益,提升有效投资规模。加大对传统产业延伸升级、新兴产业培育的投入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强化新兴消费领域投资,大力推广公私合营(PPP)模式,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公共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环境治理等领域。切实取消和下放投资审批权限,解决好前置手续繁杂、效率低下等问题,清理审批事项互为前置、互相掣肘问题。建立政府履约约束机制,提高地方政府信用。二是加快新型消费业态供给。扩大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等新型消费领域的供给规模,大力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加强城市共同配送网络和农村商贸物流网络建设,构建“互联网+产业+流通”新模式。

  (二)以改革创新助推供给侧结构调整,加快提升经济发展驱动力

  一是有效化解产能过剩。引导企业主动调结构,促进社会资本流向有前景的新兴行业,加快对境外新兴行业投资并购力度,完善淘汰落后产能的指标体系,清理处置“僵尸企业”。二是增加有效供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拓展市场空间。完善新材料、装备制造、新型化工、生物制造、云计算等领域的政策配套和推进机制,力促新兴产业规模化。大幅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在财税、土地、资源价格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带动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是激发创新活力。加快科技创新,强化模式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大力推动万众创新,促进创新创业资源对接聚合,科技创新向生产力转化。

  (三)兜牢民生底线,进一步夯实经济发展保障力

  一是千方百计促进居民增收。加大减税清费力度,大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稳定企业生产,力促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推动“互联网+农畜产品”新模式,畅通农畜产品产销对接,提升农牧民经营性收入。二是增强社保托底力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推动流动人群、非公企业职工和农民工全部纳入参保范围,推进大病医疗保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覆盖。着力解决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跨制度转移接续问题,提高社会保障制度适应流动性。三是紧抓民生工程不放松。加大“十个全覆盖”工程投入力度,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深入推进扶贫攻坚,为贫困群众早日脱贫夯实基础。

  (四)构筑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大力提升经济发展集聚力

  一是深度融入国家大开放战略。加快形成“临空”“临港”“临边”多层次对外经济合作新格局,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合作平台软硬件建设水平,加快交通、跨境管道皮带、信息等六大通道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共同推动信息互换等海关合作及检验检疫等多双边合作。二是努力形成宽领域、深层次、多领域、全方位合作格局。加强产业与产能合作,支持优势领域骨干企业走出去,重点在农畜产品加工、电力、资源开发、装备制造、物流、跨境旅游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大力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加快形成“互联网+外贸”新型贸易方式。深化智能技术、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国际科技合作,加大文化、环境保护等领域合作交流。三是加强区域合作。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在保持特色产业合作规模基础上,全力挖掘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制药等领域合作潜力,进一步强化科教文卫、旅游等方面交流,努力拓展合作空间。(执笔人:杨臣华 付东梅 田晓明 刘军)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