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习近平同志今年“两会”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座谈时指出:“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要着力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净化政治生态不仅是作风建设的客观需要,还是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然要求。政治生态如何才能山清水秀?“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邓小平同志当年的告诫给我们重要启迪:通过制度建设,标本兼治、破立并举、持续努力、久久为功,既着力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注重建立长效机制。
深度思考制度建设的意义
广义的制度建设包括建立健全和落实法规制度。说到制度问题的重要性,人们一般更多地从基本特性去认识其“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等理论意义,而忽略它深刻的现实意义。学习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可以深层次思考制度建设的意义,强化依靠制度建设净化政治生态的意识。
制度建设贯穿建党治党始终,我们要靠它建党治党。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要求“使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也要使加强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加强制度治党的过程”。思想建党奠定从严治党的思想基础,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制度治党打造从严治党的制度防线,是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二者相互促进,不可偏废。尤其是提出制度治党、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走向成熟,体现了党对从严治党规律的深刻把握。由此应把制度建设贯穿建党、治党始终,防止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两张皮”现象,不能片面、简单地认为制度建设就是解决“不能腐”、思想建设就是解决“不想腐”,树立靠制度建设建党治党、净化政治生态的理念。
把制度建设贯穿治党治国始终,我们要靠它治党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把党内法规体系纳入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范围,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不仅为党依法执政提供了充足的法律依据,也对全党厉行法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同志在对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说明时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努力形成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净化政治生态,落实从严治党,无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净化政治生态不仅仅局限于从严治党,还要从严治政,把党政权力全部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严治党,重在治官,实质是制约权力。因此必须注重发挥制度建设的作用,使权力运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净化政治生态,要以制约公权为核心,实现制度建设全覆盖,不能只重视治党而忽略治政,无论党委政府、党内党外,做到有腐必反、有贪必肃,防止出现权力不受制约的“真空地带”。
把制度建设贯穿治本治标始终,我们要靠它治本治标。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并强调保持高压态势不放松,形成强大震慑。领会习近平同志的讲话,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治本治标始终,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全过程。现在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打虎拍蝇是治标,制度建设是治本,把治标与治本割裂甚至对立起来,由此产生错误的“反腐节点论”“运动反腐论”“标本先后论”。治标与治本是辩证的统一体,标是矛盾的表象,本是矛盾的本质;本对标起决定作用,标又反作用于本。治标追求治本效果,才可事半功倍;治本从治标入手,方能有的放矢。治标离不开制度建设,治本不排斥惩治腐败,不允许偏离法治轨道“打虎拍蝇”,也来不得“刀枪入库”建章立制。
运用系统思维推进制度建设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这一重要论述同样适用于制度建设。为此要运用系统思维推进制度建设,实现科学立制、强化监督、严格执纪、自觉守“法”的统一。
1、科学立制,形成“良法”。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结合“破”做好“立”的文章。一是全面清理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解决党内法规制度中存在的不适应、不协调、不衔接、不一致问题,维护党内法规制度的协调统一。二是修订完善约束党员干部的纪律规定,体现严于国家法律的要求,如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领导干部日常监督管理制度等。三是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政治、工作、生活待遇方面的规定,铲除特权现象。四是健全民主制度,解决领导班子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问题,如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等。五是完善监督制度,体现从严治党,如巡视制度、纪检派驻制度、纪委向上报告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情况制度等。六是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机制。
为使制度成为“良法”,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配套完整、形成体系,体现系统性。各项制度内容科学、程序严密、有机联系、配套完备,尤其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防止制度打架,避免出现漏洞,导致牛栏关猫。二是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体现指导性。净化政治生态,核心是制约权力,即重点防范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搞利益输送,为此要明确权力边界,严格规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职责权限,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能,在此基础上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三是针砭时弊、问题导向,体现针对性。针对当前“不跑不送,原地不动”的潜规则、“拼搏不如拼爹”的特权现象、“能力不如关系”的关系学、“琢磨事不如琢磨人”的投机钻营、“干的不如看的”的论资排辈、“做事不如作秀”的形式主义、“摆平就是水平”的伪稳定、“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不怕犯事只怕‘出事’”的地方保护主义、拉帮结派的山头主义等政治生态常见病,结合实际作出明确规定。四是广泛借鉴、博采众长,体现开放性。如把“两个务必”、官兵一致、崇尚学习等优良传统上升为准则,把请示、汇报、沟通、协调等惯例明确为规定,把十八大以来的巡视、暗访、案例通报等改革探索成果固化为制度,将公务员道德约束、公权制约、财产公示等国外的成功经验作为我们制度建设的有益补充。
2、强化执行,体现“善治”。
制度建设,既要“良法”,更要“善治”。一要严明纪律,警钟长鸣。明规矩,广泛开展学习讨论,把握守纪律讲规矩的具体要求,不能弃之一边或束之高阁;晓利害,明确违反纪律、规矩就要付出沉重代价。二要严格执纪,维护权威。制度建设要破立结合、一律平等,在拔“烂树”、治“病树”、正“歪树”中彰显作用。三要选准目标,把握重点,突出治理严重违反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干扰市场经济行为、买官卖官和“四风”现象。四要改革体制,创新机制,为保障纪检部门充分履职、严格执纪提供制度安排。五要拓宽监督,制约公权。在加强党纪监督、巡视监督、派驻监督的同时,有效发挥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等作用。六要锤炼“卫士”,打造“铁军”。打铁先得自身硬,对执纪违纪、以权谋私的严厉查处,决不姑息。
3、以上率下,人人守“法”。
净化政治生态,需要人人敬畏和遵守制度。一要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自觉贯彻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责任制,落实主体责任和领导责任,通过约谈督促、严肃问责、听取报告,示范引领,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二要发挥表率作用。领导干部要成为执行制度的模范,尤其是“一把手”要明规矩守制度,遵守程序,不得“迈过锅台上炕”;权力监督,不能“我的青春我作主”;外出请假,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服从决定,不可“跟着感觉走”;规范生活圈,岂能“八小时之外我的自由”。三要体现“我的责任”。净化生态,我的责任;执行制度,从我做起。环境能影响人,人也能改变环境。每个党员、干部都是政治生态里的一部分。人人都是政治生态,你怎样政治生态就怎样。你同流合污,政治生态就每况愈下;你清正廉洁,政治生态就充满希望。与其坐而论道、怨天尤人,不如从我做起、身体力行,共同构建一个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作者为江西上饶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江西省社会科学普及专家)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 2012-12-17 |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 2012-12-17 |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 2012-12-17 |
划定并严守 生态红线的三个问题 | 2012-12-17 |
宜居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 2012-12-17 |
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 2012-12-17 |
彰显生态智慧的执政方略 | 2012-12-17 |
牢记总书记重托 保护良好生态环境 | 2012-12-17 |
扫清不良作风之霾 还政治生态水秀山清 | 2012-12-17 |
着力净化政治生态 营造良好政治环境 | 2012-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