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城市间“求同”也要“存异”-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访谈

大湾区城市间“求同”也要“存异”

陈文杰
2019-09-23 11:14:53  来源: 广州日报

——专访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符正平

  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启动以来,穗港澳合作不断深化,其中三地制度规则衔接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新起点上推动大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对此有了更高要求。着眼于“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州所能”,广州要如何促进制度规则衔接取得新突破,推动穗港澳合作机制再优化?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就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符正平。

符正平简介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研究员。

广州日报:您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以来所取得的成果有何评价?对未来推进您有何建议?

  符正平:自今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文简称《规划纲要》)公布以后,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和实施意见,举全省之力来实施。目前可以看到,成效是非常明显的。但需要意识到,《规划纲要》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这需要我们按照规划一步一步地落实,稳中求进。

  虽然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要是由政府主导推进,但未来建设要落到实处及细节时,就需要调动起各方的积极性。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只是几个中心城市的事”。《规划纲要》提出建设“9+2”的世界城市群,就是要让各个城市各尽所能,共同努力。大湾区建设也不只是政府的事,实际上它与我们每个人的利益是切身相关的。对此,可以适当地引入市场机制,利用市场调节的作用,充分调动起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推动大湾区建设。

广州日报:对于大湾区11座城市而言,推进大湾区建设有哪些重点工作更强调统筹协作?

  符正平:从《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实际上是要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这对于大湾区的11座城市而言,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但在统筹协作上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要素跨区域流动。二是体制机制创新。

  这两者其实也是相互联系的,因为要素跨区域流动实际上是要素的互联互通。互联互通直观体现在硬件的交通基础设施,如机场群、港口群等。但要让要素跨区域流动,实现互联互通,还需要软件支持,即以体制机制创新来促进统筹协作。比如,在机场群、港口群等交通物流领域,需要创新协调机制,来明确分工与协作等问题。日本东京湾区的港口群就有一个不错的经验,它通过政府立法的形式规定各港口的定位与分工,为统筹协同打下基础。

  此外,要素跨区域流动还涉及要素身份的转变。以就业为例,你可能是在A城市工作,却生活在B城市,但在要素流动的过程中,你实际上同属于“A、B”两座城市,这就会涉及两个城市在社会福利制度之间的差异性,如社保、居民福利、孩子教育等。这些也需要相应的体制机制创新,打破阻碍要素流动的壁垒。

广州日报:未来大湾区建设中如何发挥出每座城市的独特优势?

  符正平:大湾区作为一个城市群,自身就有合作竞争的关系,要发挥每座城市的独特优势,首先要做到改变观念,切忌“大而全”,要懂“取舍”。当前,一些城市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个误区,想把每一件事都做大做全,而且有“重竞争而轻合作”的倾向。

  虽然,在城市群内,城市间的合理竞争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城市群的整体发展,但如果竞争过度,产生不必要的内耗之余,还会导致各个城市的功能定位出现雷同,反而体现不出各个城市的区位优势。而且,发展所需的资源(包括创新资源、人才资源)实际上是有限的,若各区域都铆足劲去竞争同一件事(产业、功能),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因此,各个城市要站在大湾区整体高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思考“大湾区需要‘我’做什么”“‘我’能为大湾区做什么”,这样慢慢地,形成一个以各自特性来进行分工协同的整体。

广州日报:您认为当前三地的人才政策和支持力度,同大湾区建设要求相比,还存在哪些差距?

  符正平:人才是第一资源。就穗港澳三地来说,香港、澳门本身是自由港,它们的人才机制是高度自由流动且高度全球化的。但与新加坡、迪拜等先进地区相比,我们大湾区人才政策和支持力度,还需进一步优化。

  首先是在观念上,要认识到人才政策不只是为了吸引人才,关键还要让“人才”有继续发展的平台与空间。简单地说,就是让人才来了有事情做。比如,《规划纲要》所指的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就是用相应配套的创新产业、创新项目留住人才,让他们有用武之地。

  二是人才认定要有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要避免“学历高就是人才”等误区,让人才引入、认定的标准由市场和用人单位来决定。只有进一步完善市场化用人机制,才能为人才流动畅通渠道,实现需求和能力精准对接。

  三是生活配套服务,要让人才“无障碍”地生活与工作。无论是住房、医疗还是子女教育,都要以人为本、解人所忧,以实际行动把“情暖人才家,老小同关爱”落实到位。

  此外,吸引人才还要在外部环境上下功夫。宜居宜业的前提条件就是城市环境。没有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又何以吸引人才的目光呢?在这一点上,广州在城市美化上取得不小成效,“干净整洁平安有序”成为广州名片,也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广州日报:在加快穗港澳三地制度规则衔接方面,您觉得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是什么?对于广州来说,可以从哪些方面推动这一工作?

  符正平:我们在三地制度规则衔接上,常常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就是更多强调区域“求同”。然而,从其他地方区域协作的经验来看,真正去寻找一套统一的标准方案是比较少见的,反而更多的是“存异”,即采取相互认可的态度,要多一些包容性。目前我们对这一点的认识还不太够。

  制度规则衔接的范围是很广的,大到关税制度,小到食品安全标准,涉及方方面面,很难用一句话进行概括,这个工作是急不来的。欧盟搞了几十年,其实也有不少问题还没解决。欲速则不达。而且加强三地制度规则衔接,核心还是三地在生活习惯上相互信任的问题。比如食品安全上,各地标准是根据长期的生活习惯制定并形成。所以,大湾区城市之间要“求同”,但也要“存异”。

  当然,有些地方需要“存异”,有些地方则需要灵活变通。这就需要我们从一些小的切入口上寻求可以合作的地方。只有通过合作、相互接触,我们才能找到大家的共同需求与差异,才可能找到“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方法。比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就是珠三角城市在找准需求的同时,尝试与港澳标准相互对接。

  对广州来说也是如此。积极寻找合作项目,如在教育方面与香港科技大学合办校区;在文化方面,广州具有语言文化同根同源的优势,也可以利用文化同源性,在旅游、就业等民生事项上寻找合作机会。比如,近期广州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就业创业活动,为港澳学生提供优质工作岗位,支持、鼓励港澳青年来穗就业,促使港澳大学生乐业广州。

编辑: 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浅谈新时代的企业职工宣传文体工作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工会宣传文体工作要不断树立新的理念、找准新的位置、推行新的机制,形成开放式的工作思路和运行机制,在围绕“做好职工宣传教育工作、职工素质建设和文化体育活动”方面,形成“上下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从而为工会组织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 浅析如何做好新时期女职工素质提升工作

    实施女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是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和《黑龙江省工会女职工工作“五项工程”推进方案(2017-2022年)》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女职工就业权、发展权、彰显工会组织先进性的重要课题,也是引导女职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发挥半边天作用的重要方式和动力引擎。

  •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 汇聚发展合力

    从初心和使命中坚定永不懈怠的理想信念。“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坚守初心使命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中央企业,必须坚决贯彻党中央部署安排,深入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聚焦“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具体目标,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诚捍卫者、忠实实践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努力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