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旅伴比目的地更重要
林鸣
//m.auribault.com 2016-03-04 来源:中国质量报
分享到: 更多

  作为汽车大国和旅游大国,自驾游呼啦一下子热了。马达轰鸣,呼朋引伴,或周游于郊野,或驰骋于西部土地,人和车都美着呢。如果徐霞客再世,他老人家一定是自驾的先锋。不过,有一点他也许想不到,这种玩法有时会伤和气。

  十几年前,北京3位老骑士驾驶摩托车赴藏。尽管是莫逆之交,路上还是起了纠纷。一怒之下,分道扬镳。这一分可就出了篓子。结果一位返回,一位出车祸身亡、一位失踪(后找到)。逝者长眠,给老友留下终身遗憾。朋友圈中有个著名驴友,江湖上人称“朱政委”。“朱政委”人脉丰富,仗义豪爽,是个天生的“领导者”。有一回他组织西部长驾,7辆车20位旅伴。不料上路3天便起了内讧。旅伴之间各不相让,彼此指责为“分裂分子”。“政委”百般调停也无济于事。最后,7辆车分成6路返回。幸亏一路平安都回了家。“朱政委”感慨说:由于相似的经历多了,他决定从今以后单枪匹马,结伴出游实在太麻烦。

  笔者参加过一次网上讨论。一位女士说,经过多次交住和出游的磨合,近日总算有几家适合短途自驾旅游。大家各有分工,经济AA制,由于生活理念相近,小孩又是同龄,所以每次出行挺愉快的。她总结说:出去玩一定要找合得来的朋友,那叫“开心”,否则就是“闹心”。出门旅行最重要是心情,如果同伴让人不舒服,还不如自己玩。一位年轻驴友对此赞同:旅游去哪里并不是很大的关系,关键是和谁相伴。喜欢和知己一起,享受路途的遥远,聊聊异地小风情。如果找不到也没关系,那就宁愿一个人去,或和不认识的人一起上路。只有同一“频道”的人,出游习惯与兴趣相似,旅途才会五彩缤纷,旅行才有共鸣。

  有的自驾迷感到纳闷:为什么平时关系那么好的朋友,一出门就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坐在车上处处挑剔,发牢骚甚至闹分裂,好像全天下的人都对不起他似的。这种心理现象不难解释:凡是到了“发烧友”一级的主儿,都特别有主见,不随和,也就是俗话说的“不是省油的灯”。他们喜欢特立独行,天马行空,遇到分歧轻易不妥协。如果意见相左,有可能立即分裂。我们知道:旅行是个苦差事,尤其是长途自驾,参与者会感到疲劳枯燥;加上汽车座舱狭小,人与人距离过近,彼此都不舒服。即便是性格随和的人,也会感到烦躁不安,甚至产生攻击性。曾有科学家指出:一般人的出行容忍期限是20日,如果过了这个日子,人即会产生抑郁和暴躁的情绪。连那些性情开朗的人也会思家心切。还有,出游目的和兴趣不一致,也是容易造成分歧的“导火索”。所以说,一次愉快的旅行需要宽容。这辈子能拥有一个甚至几个好旅伴,大家经常结伴壮行,用车轮丈量国土,那真是莫大福气。

  事实证明,好旅伴比目的地更重要。一位老驴友指出,天下所有的风景,都没有好心情重要。这东西很贵重很娇气,一旦破坏,覆水难收。即使没有旅伴,风景依然在那里;但没有好旅伴,旅途的“化学反应”显著不同——和会玩的人一起旅行,美好体验可以放大很多倍,甚至惊喜连连;和不投缘的旅伴同游,效果则大打折扣。既然这样,倒不如一车一人,潇洒启程,天马行空,就像前面说的那位“朱政委”。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