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理论频道思想者-正文
丝路胡旋
肖云儒
//m.auribault.com 2016-03-01 来源:求是
分享到: 更多

  核心要点

  来到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这座古丝路上的名城,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寻找胡旋舞的踪影与余音。这个愿望20年前就像一颗种子种在心里,在岁月的涵养中,它已经破土、发芽,已经遏制不住,而且刻不容缓了。

  文化在交融中激发传播力和创造力,扬厉自己的功能,文化应该也只有在共创共建中才能实现共荣共享。二是文艺创作和文化交流,常常有赖于一些出色人物的促进和推动,但归根到底取决于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当然,最重要的启示还在于,它揭示了文明传播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任何一种文明,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诚哉斯言!

  来到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这座古丝路上的名城,我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就是寻找胡旋舞的踪影与余音。这个愿望20年前就像一颗种子种在心里,在岁月的涵养中,它已经破土、发芽,已经遏制不住,而且刻不容缓了。

  记得多年前在荷兰举办过一次国际民间艺术节,中国文联那次让陕西文联组团代表我国参加,我受命带领陕北黄土地艺术团前往阿姆斯特丹。艺术节除了剧场演出,还安排了“艺术超市”活动,38个国家的民间歌舞团在大广场五六个露天舞台上表演,让民众自由观赏。我在乌兹别克、塔吉克、哈萨克和俄罗斯的民族民间舞蹈中不约而同地看到了欢腾的、轻盈的、急速的、持续不断而令人目眩的旋转。旋转到了高潮,乐队停下了旋律,只用繁弦急鼓的打击乐伴奏。每每这时就会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和口哨,观众也按捺不住跳到台上旋转起来。这是不是胡旋舞的余脉?是不是我们听说过很多却很少看到的那种西域舞蹈?

  魏晋南北朝的北周时代,胡旋舞从西域康居一带,沿丝绸之路随景教、胡服、胡乐舞一道传入长安。这种舞蹈在高速旋转中的狂放和奔放,在同样开放的大唐风气中很快找到了知音和共鸣,旋即成了长安城的时尚。几经唐人改造,流行不衰。从西域龟兹壁画、唐壁画和唐三彩不少张臂旋转的形象中,都能见到当时的胜景。白居易的长诗《胡旋女》,更是有着生动而详实的描绘。弦鼓响起时,胡旋女举起双臂、挥扬长袖迅即起舞,“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无已时”,像雪花回旋似转蓬飘摇,旋转千匝万周不停止。而在飞旋的舞者面前,观众也“万过其谁辨终始,四座安能分背面”,那早已是头晕目眩、眼花缭乱了!

  另一个风行于唐代的霓裳羽衣舞竟然也与丝绸之路有着血缘。唐玄宗本是位音乐家,中国梨园之祖,霓裳羽衣舞曲是他吸收了河西节度使进献的印度《婆罗门曲》、糅合中国本土的道教音乐创作的。这个他引为得意的作品,经常在宫廷里演出。杨玉环在华清池初次觐见时,唐玄宗便选了这个曲子作为仪式的导引,那真是“天阙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一声玉笛向空尽,月满骊山宫漏长”。霓裳羽衣舞盛行于开元、天宝年间,天宝安史之乱后,一代名曲日渐消音,终至寂然不传。

  胡旋舞与霓裳羽衣舞的创作和兴衰,告诉我们什么呢?我想,起码有这么几点。一是胡旋舞是西域文化与大唐文化通过北方丝路融合再生的成果,《霓裳羽衣曲》是印度文化与大唐文化融汇再生的成果。文化在交融中激发传播力和创造力,扬厉自己的功能,文化应该也只有在共创共建中才能实现共荣共享。二是文艺创作和文化交流,常常有赖于一些出色人物的促进和推动,但归根到底取决于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当然,最重要的启示还在于,它揭示了文明传播和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任何一种文明,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丝绸之路的开辟,遣隋遣唐使大批来华,法显、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远洋,等等,都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事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一带一路”建设时所倡导的那样,我们应该开展文明对话,倡导包容互鉴,一起挖掘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积极处世之道同当今时代的共同点。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诚哉斯言!(作者:陕西省文联原副主席)

零容忍党员干部追求低级趣味

  趣味属于人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选择,党员干部远离低级趣味,关键是要管住自己,不但筑好“防火墙”,还要备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