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故事如惊雷——电影《开罗宣言》观后
//m.auribault.com 2015-09-10 19:32:56来源:中工网作者:白 漠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影片《开罗宣言》同日在全国公映。当银幕上疯狂的机群撕开尘封的记忆,罪恶的炸弹粉碎了安宁的阳光,震撼人心的故事在战火和温情中展开,久别的人物在弥漫的硝烟中与我们重逢。难能可贵的是,在战争结束70年后的今天,它并没有止步于清算和控诉的门槛,而是站在新的时代高度,以对中国人民14年卓绝苦斗和全世界9000万人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精神遗产无比珍惜的态度,拨开历史的阴霾,让那青春化作永恒的无数笑脸,唤起人们对历史重蹈覆辙的警惕和对生命与和平的珍爱。它所展示的力量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这种力量使人有理由坚信必胜的光明和不灭的良知,步伐坚定地走向未来。

    首先,它站在人类和人性的高度,展示了正义的力量。

    在作为全片序幕的重庆大轰炸中,英国大使卡尔正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被烟尘吞没,法国哈瓦斯社办事处的国旗被炸倒,怀抱文件的苏联大使馆俄罗斯姑娘在爆炸中倒下,冰清玉洁的脸庞被飞落的沙土掩埋……它告诉人们,这场战争是危及世界的战争,甚至“连上帝也不放过”。正如斯大林所说:“全世界的法西斯,要由全世界来反对!”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等20多个国家当即对日宣战。影片艺术再现了开罗会议的真实情景及其实质内容,以褒扬之意对罗斯福等大国巨头的积极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听到蒙巴顿勋爵“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归还中华民国”的庄重宣读,每个中国人都会刻骨铭心。正是这个以正义写下的宣言,奠定了战后东方秩序的基础。它不但证明中国人民的血不会白流,同时敲响了日本侵略者的丧钟,奏响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共同谱写的一曲凯歌。

    罗斯福曾在会议期间向丘吉尔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没有中国,战争将会怎样?并且断言,那时日本兵可以毫不费力的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然后一直冲向欧洲……中国战场有力牵制了日本法西斯的全球战略步伐,既避免了苏联陷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危险,又有力牵制了日军“南下”,保证了盟军“先欧后亚”战略的顺利实施,使“东方慕尼黑”阴谋化作泡影。仅在八年全国抗战中,中国军队毙伤和俘获日军150余万人,战败后向中国投降的日军的数量超过亚太其他战场的总和。同时中国付出了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和数千亿美元经济损失的巨大代价。影片中的故事如实告诉人们,就其根本而言,《开罗宣言》并不是与会者磋商拟定的结果,而是因为中国“在全世界反法西斯阵线中尽了它的伟大责任。”(毛泽东)

    一个少年消失在日机的轰炸中,只有他的书包飞向天空,“人之初,性本善”六个字在书页上燃烧……这个寓意深刻的细节表达了影片对一个重大哲学命题的追问,及其对人性的关注与呼唤。本为望族的日本女性江户英子,承受着与家人决裂的压力,历经艰难困苦来到中国投入抗日战争。面对日本军方越境追杀和灭其家族的威胁,他坚定地和身为中国情报专家的丈夫站在一起,同侵略者作战。当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而欢呼的时候,她却为自己的前景感到迷茫,担心能否回到故乡和自己的家,担心她曾经的付出和牺牲,这个胜利的国家是否还会记得?这种涌动在作品深处的人文关怀,时刻触动着观众的心弦。而对于史沫特莱和斯诺等国际友人的提及与着墨,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这些忠诚战友情深意切的铭记与怀念。

1 2 3 共3页


编辑:王允驰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