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新鲜事儿|能观赛、看展、逛街、购物……什么大赛这么“能”? - 就业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打工新鲜事儿|能观赛、看展、逛街、购物……什么大赛这么“能”?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4-05-14 16:01

原标题:能观赛、看展、逛街、购物……什么大赛这么“能”?

初夏的贵阳这两天十分火热,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在此落下帷幕。

来自全国各地的701名选手,同台炫技。不仅有好看的比赛观赏,大赛同期还举办乡村工匠技能技艺展示交流活动,带来精彩纷呈的非遗手工技艺展演。

更特别的是,大赛期间,向全国观众开放现场观摩,通过提前在网上预约,便可进入展馆内观摩比赛情况,查看来自全国的特色展览并购买物品。观赛、看展、逛街、购物四不误,这届大赛十分有看头。

年轻力量不断涌入

与第一届大赛相比,本届参赛选手总数增加了10%,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组团参赛。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赛还要求参赛选手具备农业家庭户籍,并鼓励各地曾为建档立卡、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人员参赛,可谓“农味十足”。

701名参赛选手,覆盖中学、大学、研究生等学历层级,平均年龄25.6岁,其中,“95后”占七成,越来越多的年轻力量正不断涌入乡村振兴赛道。年龄最小的16岁参赛选手曹皓然在农业机械装备拆装、调试、应用和排故方面已展现了浓厚兴趣。

技能人才大显身手

本次大赛设置美发、餐厅服务、电工、汽车维修、砌筑、茶艺、电子商务、农机修理、养老护理、育婴、中式面点等11个比赛项目,广大乡村技能人才大施所能、大显身手,绘就技能兴农、乡村振兴新图景。

中式面点和餐厅服务项目的比赛,选手们不仅要展示传统成型技术和成熟方法,还要在准备、规定品种制作、自选品种创作等方面展现自己的高超技能。餐厅服务项目的选手则通过主题宴会设计、现场讲解答辩、宴会摆台、插花和工艺品组合设计等多方面,全面展示了自己的专业能力。

电工比赛现场,选手们则通过使用各种工具和仪器,完成电气设备线路设计、装调、控制程序编制、故障诊断和电子电路焊接调试等任务,展现了电工专业技能的精湛和实用性。他们的精湛技艺不仅体现了对电工行业的深刻理解,也为乡村振兴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选手风采一睹为快

电子商务金牌获得者辛文贵

“今天正好是我的生日,获得金牌真是一种莫大的鞭策和鼓励。”5月10日,刚走下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领奖台的辛文贵非常激动,在此次比赛中,他获得电子商务项目(职工组)金牌。

今年26岁的辛文贵是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响水乡人,2019年到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

从选拔赛到省赛再到全国大赛,辛文贵一路上不断地对自己提出要求,他说:“比赛就像运动员跑步竞赛时相互追赶一样,你慢一点就会被别人超越;在这种全是高手的舞台上,更能激励和鞭策自己。”

“视觉营销设计的满分是15分,这次比赛能拿13分,有点意外。”回想起此模块的练习,辛文贵有种付出终于得到收获的感慨。视觉营销设计规定选手在一个半小时里完成一张轮播图、五张主图、详情页信息等内容的设计,平时练习时他总要在规定时间外的几分钟里才能完成,所以直到比赛前一天他仍在练习,确保在比赛时能按时完成并提交。

中式面点赛金牌获得者王少涵

“这道松鼠酥是我最满意的作品。”郑州商业技师学院17岁的女生王少涵获得中式面点赛项学生组金牌。王少涵说,为了打造逼真的效果,她在每个松鼠酥的“尾巴”上切了80多刀,比赛时她做了10个松鼠酥,切了800多刀,一共用了大约10分钟。

尽管已经获得了冠军,王少涵却只给自己的表现打了8分。“扣掉的两分主要是刚开始的时候有点紧张,有些小失误。”她笑着告诉记者,“不过后来我的情绪慢慢稳定下来,状态也渐入佳境。”

在中式面点竞赛中,选手要运用中国传统的或现代的成型技术和成熟方法,根据产品制作要求,对面点的主料和辅料进行加工,制成具有中国风味的面食或小吃。“裁判在评判时,不仅会称面点的重量,评判面点整体的形态,还会切开面点,看馅料是否居中,并对馅料单独进行称重。”王少涵说。

面对严格的评判标准,在备赛阶段,王少涵每天7点就到实操间,一直练习到晚上11点,经常练到手腕酸疼,贴上膏药休息一晚,第二天又继续练习。“学校的老师也一直陪着我,研究不同馅料的调制,琢磨不同环境、天气下发面的诀窍。”

谈到未来,这位来自河南省安阳市的姑娘信心满满,“金牌只是一个起点,我想继续深造,继续精进技术,在更多全国性的大赛上拿奖。”

工匠大秀非遗之美

本次大赛期间乡村工匠技能技艺展示是一个亮点,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2位手工刺绣和手工编织乡村工匠汇聚一堂,刺绣印染、编制扎制、雕刻彩绘、金属锻铸、陶瓷烧造、文房制作等作品让人目不暇接。

理线、穿针、落针,手指翻飞间,全国首批乡村工匠名师、非遗传承人丁兰英正在制作一幅美丽的彝族刺绣。她告诉记者,8岁时,自己跟着母亲学刺绣,16岁便摆地摊卖绣品,2014年返乡注册成立了刺绣加工厂,开启了创业之路。“我们通过绣片变名片、绣场变市场、绣品变商品的经营模式,带动当地老百姓实现居家就业、就近就业,其中残疾人绣工有109名。用刺绣让老百姓过上在太阳底下背着娃、绣着花、养着家的美好生活。”丁兰英笑着说。

参展观众热情高涨

“这个茶还挺好喝,味道可以,帮我打包一盒吧。”来自北京代表团的朱老师在赛事之余逛起了展馆,在品尝了茶叶后立刻下了一单。

据了解,为进一步提升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社会参与度,更好地在全社会形成“展技能风采、促乡村振兴”理念,在大赛举办期间,场馆向全国开放现场观摩,通过提前在网上预约,便可进入展馆内观摩比赛情况,查看来自全国的特色展览并购买物品。

贵州展馆内各类型的辣椒摆了满满一桌,有着鲜明的贵州辣椒特色。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是遵义展位的一个亮点,这次比赛期间,遵义市以“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遵义故事”为主题,陈展遵义茶叶、辣椒、编织品、泥土雕塑、牛肉干、蜂蜜水等特色产品。此外,贵州毕节、安顺、六盘水、黔南等均有展示地方特色产品。“这两天馆内前来观展的游客很多,线上线下都有下单。这次展览让我们有机会看到各省特色产品,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遵义展馆内的工作人员小罗介绍。

按规定晋升职业技能等级

据悉,这些参赛选手都是通过省级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选拔脱颖而出。他们都具有扎实的基础,具备精湛的技艺。通过大赛,选手们的职业技能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为今后职场发展打造亮丽职业名片奠定基础,将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资源。如获得大赛各比赛项目职工组前3名的选手,推荐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颁发奖章、奖牌和证书。各项目比赛如获得金、银、铜牌的选手,按有关规定晋升职业技能等级。

已开发13个乡村振兴新职业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组委会副主任王晓君介绍,这次大赛配套举行的展览展示活动,就是向社会展现新职业实际工作的部分场景,近距离了解新职业。目前已开发13个与乡村振兴相关的新职业,包括电子商务、直播电商、民宿管家等。同时,和农业农村部等相关部委开展乡村建设工匠评选工作,进一步开拓乡村就业领域,开发就业岗位、促进乡村就业。

“新职业市场前景广阔,短期内人才供给有缺口,收入预期高。一方面积极扩大新职业培训规模,一方面宣传发动,让更多人员从事新职业、掌握新技能,实现就业增收。”王晓君说。

以技能提升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从砌筑、汽车维修、农机修理、电工,到美发、中式面点、茶艺、餐厅服务,再到养老护理、育婴、电子商务,本次大赛以技能大赛为平台,围绕农村实用技能,服务农民、结合实际,考虑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村劳动者就业的实际需求,通过竞赛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振兴技能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技能人才支撑。

王晓君表示,职业技能竞赛,将在全社会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使劳动就业、劳动致富的观念深入人心。

(综合来源:贵阳网、中国妇女报、中国劳动保障报、贵州日报、新京报)

责任编辑:杜亚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