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长江日报:能打破“圈子”的唯有制度
//m.auribault.com2014-09-03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共中央近日决定:王儒林任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不再担任山西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至此,山西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进行了调整,一场山西官场“大地震”走到了新的阶段。

  今年以来,山西官场陷入“大地震”,半年内已有8位高官出事,13名省委常委短短数月之内有4人被拿下。涉案官员之多,规模之大,触目惊心。当然,这同时也显示了中央重拳反腐的空前决心。传统印象中,查处重大“窝案”一旦牵涉面过大,往往会放缓节奏,甚至息事宁人,但今天来看,这种印象可能要被刷新。针对山西官场的这场肃贪风暴,既刮得彻底,也实现了人员的平稳调整,说明彻查“窝案”、全面整肃地方政治生态,并不是没有手段。

  类似的“窝案”,或者说腐败的“圈子化”现象,近些年来表现得比较突出,需要引起格外警惕。“沈阳窝案”、“茂名窝案”以及如今的“山西窝案”等等,都堪称大案要案,论危害程度,几乎可以说都到了地方治理难以为继的地步。这些腐败“圈子”,有的是政商关系,有的是家族关系、地域关系,但无一例外表现为腐败利益的盘根错节。“圈子”一旦形成,发展壮大,腐蚀性将无时不在,最糟糕的情况可能是,整个官场失去了公信力,整个地方失去了有效治理。

  腐败的“圈子化”,自古有之,不是今天的特例,也不是我们国家的特有问题。“圈子化”,也有的说法是“山头主义”、“拉帮结派”,是凡有权力存在的地方就不免会出现、需要警惕的问题,原因也正是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圈子”能够形成,直接形式是腐败利益彼此勾结,但归根到底是人事制度受到破坏,其实就是权力失去了监督。裙带关系、政商关系,一切都能为我所用,人事制度、评价体系被长官意志取代,以至于上下级的权力关系,变成了整合腐败利益、固化“圈子”的架构。

  腐败利益经营日久,“圈子”越来越稳固,甚至腐败利益最终在一潭死水下暗流涌动,隐秘无形,却又无处不在,再想击破就变得困难。下大决心彻查“窝案”,打破“圈子”,无异于对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进行刮骨疗毒,往往引发“地震”。而根除“圈子”文化,防止腐败利益在权力体系上下渗透,最终依靠的还是有效的监督制度。这就是说,彻底深入的反腐,是为全面完善地方官场的权力制度打基础,根本目的还是净化地方政治生态,实现地方治理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

  权力监督之下,腐败利益渗透的可能性严格杜绝,各种利益关系失去了裹挟、腐蚀的能量,“前腐后继”的现象将能真正预防。以建立权力有效约束的监督制度为反腐后续接力,其实正是反腐“大地震”能够平稳收官的重要保障。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