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各 鸣:拆除心中那堵“墙”
//m.auribault.com2014-10-13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今年春天去参观一个明代古镇,四周皆有城墙连通,墙内街巷纵横。沿着镇内的墙根走去,发现城墙有高有低。高处足有丈余,挡住镇外景致,只闻鸡鸣狗吠。低处不及人高,可见镇外田野山峦。田里油菜花正繁,遍地金黄,山上李花盛开,满眼雪白,一派生机盎然。真是墙低好见春!

  从物质世界有形的墙,自然想到生活中各种无形的“墙”。譬如,有的干部批评别人,顾虑颇多,不是欲说还休,就是轻描淡写;自我批评,不是避重就轻,就是敷衍搪塞,害怕别人抓住自己的辫子。这些领导干部内心总是筑着一堵“墙”,防这防那,与别人有隔阂。虽然说,社会生活复杂,人有防范可以理解,但把心中那堵“墙”筑得过高,将会有害无益。无论是从加快形成党内生活新常态来讲,还是从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来说,都有必要削低乃至拆除自己心中那堵“墙”。

  要知道,“墙”低视野广。“心墙”一挡,目光极为有限,视野比较狭窄,那些不敢批评别人和不愿解剖自己的干部,看到的也只是个人名利地位的得失,忽视的却是我们政治生活中的积极面;那些抱怨“为官不易”从而“为官不为”的干部,往往只看到眼前看不到长远,只看到为己之心看不到为公之志,只看到消极抵抗看不到积极有为。放低心中那堵“墙”,放宽眼量,客观、全面、辩证地看待一切,就会看到另外一番新天地。

  内心那堵“墙”筑得过高,不仅会阻挡视野,而且会封闭自己,阻碍自己与同志的交心,把自己局限于私人的小圈子;阻挡迈向黎民百姓的步子,把自己高挂于不粘土的办公室。在“心墙”的阻隔之下,听不进别人的正确意见,看不到群众的急难愁困,拖滞改革发展的进程,拉低造福一方的水准。“心底无私天地宽”,跳出小圈子,少打小算盘,才能心系群众,胸怀大局,作出贡献。

  领导干部不仅要拆除自己的心墙,还要走进百姓心里,让他们心里不再设防。“一心为民的好书记”郑培民经常说:“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要讲感情的。”如何讲感情呢?就要像对待亲人、朋友那样对待群众,捣毁彼此之间的心墙,互相靠近,相互依赖。听一些老百姓亲热地说“培民是我的好朋友”“培民是我的好兄弟”,就知道郑培民与百姓之间是没有心墙的。而没有心墙的状态,就能“人心齐、泰山移”,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办成大事、办成难事、办成好事。

  人有了墙,就学会了防范和躲藏;心有了墙,人与人之间就变得陌生和遥远。有人说,人心之间的墙,才是世上最厚实的墙。一墙相隔,心有多远,墙就有多高。然而,人无害人之心,无苟且之意,无不轨之念,无非礼之思,谁也奈何不得,还需要做那么多防范吗?领导干部要敞开心扉,以诚待人,获取同志的支持,得到群众的理解,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解民忧、暖民心,上下合力推倒“隔心墙”。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