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毛建国:审视农村老人自杀需有社会视角
//m.auribault.com2014-07-31来源: 西安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6年来,武汉大学社会学系讲师、同时也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老年人自杀的社会学研究》项目主持人的刘燕舞走进湖北、山东等11个省份的40多个村庄。他发现,农村老人的自杀现象“已经严重到触目惊心的地步”。甚至有农村老人称,“喝农药上吊投河比亲儿子可靠。”(7月30日《中国青年报》)

  按照刘燕舞的说法,农村老人自杀最主要的原因是生存困难,其次是摆脱疾病的痛苦,两者合计占直接死因的60%,之后是情感问题——这其实讲的还是赡养问题。而在病态的自杀潮背后,是因为“经济高度分化后,给中年人带来的集体焦虑”,为了能够在市场社会中轻装上阵,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胜出,“作为比他们更加弱势的老人,就成了他们要甩掉的包袱”。无论是客观的原因,还是主观的原因,其实都不仅仅是家庭的原因。这也决定了审视农村老人自杀,需跳出家庭,要有社会视角。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呈现出新的特征。从物质赡养上讲,现在已经很少有子女不给饭吃和衣穿了。而且,现在国家层面有新农保政策,在很多地方,随着家庭农场的发展,土地集中经营水平提升,不少家庭能拿到“地租”,很多老人有一笔“收入”。现在的问题在于“质”的问题,特别是子女打工在外,老年人在农村独自挑起“留守家庭”的重担,如果身体不好,生活更是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子女承担责任,另一方面也需要国家层面进一步完善政策,提高新农保和新农合的保障水平。

  从精神赡养上讲,更是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过去老年人还能守着儿孙过日子,现在随着主力人群纷纷进城,农村已经成了老年人的“留守阵地”,中年人、年轻人多是逢年过节回家看看。即使回来,在互联网社会背景下,也基本上“各忙各的”、“各玩各的”,老年人不懂现代社会,也跟不上现代社会变化的脚步,老年人和子女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少。很多老年人平时靠打麻将过日子,如果没有收入,或者身体条件不允许,那就只能“望天过日子”。即使随子女进城,也有很多人是“身体进入21世纪,精神还停留在过去”。城市对于他们来说,和客栈差不多。

  农村老人的自杀,常常是物质和精神双重问题叠加的结果。而在现代社会背景下,精神赡养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今天大家都在讲老年社会的到来,也做出了一些应对,但这种应对更多还是表现为物质赡养和底线赡养上,并没有指向精神赡养。显然,解决精神赡养问题,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既需要家庭,更需要社会做出应对。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没有农村老人的幸福也没有全面的幸福。面对农村老人自杀现象,既需要家庭引起重视,也需要整个社会加以重视。特别是在国家的普惠制度建设上,还要加大力度;针对农村老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更需要给资金动脑筋。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