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马志刚:科技创新要围着市场转
马志刚 //m.auribault.com2014-12-02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给经济装上创新“新引擎”,使中国技术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迫切需要创新围着“市场”转,形成科研促进产业创新与产业支持科研发展的新局面。科研项目设立要突出市场导向,按市场规则健全激励机制,尊重科技创新的特殊规律

  最近,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出台新举措,拟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增加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金融支持。这对于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移扩散的“老大难”问题,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为世界瞩目。但也要看到,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整体仍较弱,医药、汽车、智能芯片、种子等许多行业的核心技术命脉受制于人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诸多高精尖领域仍在“跟跑”,科研攻关进展缓慢,整个经济向中高端迈进面临科技“瓶颈”。以人手不离的手机为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国,但主要以整机制造为主,最核心的智能手机芯片八成靠进口,无线通讯技术专利也被外国企业所把持,致使2013年该行业平均利润率仅为4.5%。集成电路已超越石油,成为我国最大宗的进口产品。

  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滞后,与创新没有围绕“市场”转有很大关系。长期以来,科研是科研,市场是市场,科研部门和产业部门形成了各自的“闭循环”。研究人员进行科研的出发点,不是什么市场需要、创造多大的产业效益,而是为了拿课题、评职称、发文章;科技机构醉心于“申请项目、开展研究、通过评审、再申请项目”的循环,在申请项目上花费的精力甚至比研发还要多。给经济装上创新“新引擎”,使中国技术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迫切需要创新围着“市场”转,形成科研促进产业创新与产业支持科研发展的新局面。

  科研项目设立要突出市场导向。目前科研机构的研究经费,有6成多来自各类项目,项目对创新具有很强的引导性。但过去项目主要由政府相关部门和少数几个“技术权威”主导,行业、企业没什么发言权,结果使得不少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与市场需求相脱节,不具备市场应用价值,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缺乏连贯性。突出市场导向,需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增加行业协会、企业在项目设立中的“话语权”,加快建立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立项、实施和评价的机制,围绕产业链来部署创新链,突出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

  按市场规则健全激励机制也非常关键。长期以来产学研为什么结合不紧密?说一千道一万,根子在于缺少有效的“黏合剂”。对创新者来说,这个“黏合剂”就是“利益”,既有精神层面的也有物质层面的。只有让创新者在科技创新产业化中得到“好处”,创新才有动力,产学研才能无缝对接。因此,要转变过去那种不屑讲、不能讲“利益”的管理定势,完善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分配机制,实施股权期权等激励政策,扫除科研人员在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合理流动的障碍,给创新者更大自主支配权,让创造发明者按市场效益大小获得应有回报。

  围着“市场”转,还要尊重科技创新的特殊规律。从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技术中试到最终商品化、规模化,科技创新本身具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的固有性质,这制约了各方面的积极性。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实施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以降低创新成本;设立专业性中试平台,以降低创新门槛;引导社会资金发掘科技成果的市场价值和科技企业成长价值,发展科技孵化,以帮助创新主体破除成果转移扩散的“梗阻”。令人欣喜的是,近期,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等“大动作”不断,我国科技创新迎来难得的“改革红利”,各方都应抓住这个机遇。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