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社评-正文
培训中心不能成为腐败“后花园”
//m.auribault.com2014-07-31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打着培训旗号的“培训中心”,或成为一些人请客应酬、权钱交易的场所,或异化为单位隐蔽的“小金库”,既助长了不正之风,也给利益输送和权力自肥留下空间,成为滋生腐败的“后花园”。这些异化了的培训中心消弭着公众的信任,严重损害政府形象,影响正常的党群、干群关系。对这些“挂羊头卖狗肉”式的培训中心来一次清理、整顿,无疑是顺民心之举。

  超标设施应有尽有、“变身”娱乐休闲中心、沦为公款吃喝和私人接待新“阵地”,背靠“大树”搞经营、化身隐形“小金库”,借培训中心之名建办公楼、度假村,“景区里的培训”成竞相争取的“福利”……7月29日的《人民日报》以《中纪委官网向网友再发征集令 起底藏在培训中心的奢靡乱象》为题,曝光了隐蔽在培训中心里的奢靡和享乐乱象。

  报道称,随着纠正“四风”工作的深入,一些“四风”问题开始从明到暗,向隐蔽化转变。隐藏在培训中心里的享乐奢靡成为媒体和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

  众所周知,培训中心本是干部职工学习知识、增长才干、交流工作的地方。而培训也是单位或部门为了加强学习、提升干部职工的整体业务素质,更好地开展工作所进行的一项必要活动。然而现实中,培训中心何以成为享乐奢靡、规避监督的“避风港”?

  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央落实八项规定以来,大力整治清除作风之弊,从治理“舌尖上的腐败”,到狠刹“会所中的歪风”,震慑了一部分违法违纪的官员,这些人不敢在公开场合吃喝玩乐,开始转移“阵地”,在培训中心胡吃海喝,甚至把麻将机、K歌音箱等休闲娱乐设备也搬了进去。

  另一方面,作为机关单位的附属机构,一些培训中心自以为有“黄马褂”、“隐身衣”,加上一些领导干部对本单位纠风不力,或有意偏袒或不自觉地无视各种“四风”之举,也助长了培训中心里的不正之风。更有一些人目无党纪国法,贪图享乐意识作祟,不是认真思考如何对照八项规定、反“四风”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来自我约束,却将歪脑筋用在偷梁换柱、瞒天过海上。

  再仔细剖析近年来一些培训中心屡屡上演“变形记”的深层原因,也源于其自身定位的不清晰、市场化改革的不彻底。许多培训中心政企不分、公私“混搭”,一边挂靠政府部门、享受财政补贴,一边却对外经营、营利赚钱。盈利了,成为一些机关单位的“小金库”;亏损了,则要靠着机关单位倒贴资金、维持运营。在计划经济时代,社会化服务不发达,一些机关单位兴建培训中心弥补社会服务资源不足;今天,“机关办社会”显然已经不合时宜,培训中心这种计划经济时代“权力型经济”的产物,越来越让人质疑其存在的必要性。

  更为严重的是,各种打着培训旗号的“培训中心”,或成为一些人请客应酬、权钱交易的场所,或异化为单位隐蔽的“小金库”,既助长了不正之风,也给利益输送和权力自肥留下空间,成为滋生腐败的“后花园”。这些异化了的培训中心消弭着公众的信任,严重损害政府形象,影响正常的党群、干群关系。对这些“挂羊头卖狗肉”式的培训中心来一次清理、整顿,无疑是顺民心之举。

  要清除培训中心的不正之风,必须对其进行一次全面梳理,摸清家底、登记造册、纳入统一平台管理。对那些手续不全、违法建设的培训中心,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同时对现有的培训中心进行分类,对涉及国家安全或公共活动确实需要的场地有条件地保留,其他的则统一处置,该关闭的关闭,该社会化的社会化。

  同时,进一步规范培训工作,强化对培训活动的监督管理,充分发动群众、媒体等力量进行监督,把违规培训中心暴露在阳光下,推动培训中心改制转型,从根本上杜绝其中的种种不正之风。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