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针对特困职工、一线职工、农民工等不同群体,实施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服务。建立职工服务中心(站)1020个,打通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持续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等品牌活动;加强对环卫、公交、殡葬等特殊行业特殊工种职工的特别关爱……这都是福建省总工会2014年实实在在为职工服务的举措。(据《工人日报》12月22日报道)
一段时期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工队伍出现了很多新变化,不仅数量迅速扩大,所有制结构、地域结构、行业结构、年龄结构等也发生深刻变化,不同职工群体具体利益诉求存在很大差异。如何让职工感受到工会在身边?各级工会纷纷在实践中思索如何破解工会活力不足的问题,提高工会的吸引力凝聚力,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针对职工的多层次、多样化服务,福建工会的做法是其中之一。《工人日报》同日报道的湖北省孝感市总工会推出服务职工“四级网络”体系,为职工提供一站式、全方位、零距离服务,是地级市的探索之一。此外,像上海建立的以“组织网络为基础、项目系统为核心、信息平台为支撑、运作机制为保障”的具有时代特点、上海特色的四位一体工会职工援助服务体系,武钢工会构建实体、网站、微信“三位一体”的服务平台,都是地方和企业工会生动的实践。
实际上,服务职工是工会恒久的话题。1992年《工会法》即以指出,工会必须密切联系职工,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但在新形势下,工会服务职工具有新的时代内涵,并被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4.28重要讲话,强调要把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如何贯彻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工会十六大及之后各级工会的答卷是切实维护和发展职工权益,构建服务职工工作体系。
可以说,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已成为工会组织忠诚党的事业,把职工团结在党周围的最好答案。因为服务的导向是为全局、为职工、为基层服务。围绕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工会工作全局,通过帮扶、维权和服务把职工团结在党周围,才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围绕服务职工需求,真正把职工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做,才能让职工感受到工会是“职工之家”、工会干部是最可信赖的“娘家人;围绕增强基层工会组织活力,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基层,才能强化基层工会服务职工能力和吸引力。
目前,工会服务职工工作体系,既有在劳动关系体制框架内的维权服务,更有针对全体职工的普惠服务,还有针对特殊群体的帮扶服务,此外还有针对会员的特色服务。在劳动关系体制框架内的维权服务,更多体现了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主要是按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从制度上参与国家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代表职工利益,反映职工呼声,推动制度完善和落实,这是真真正正的服务职工“最先”一公里,通过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保障职工各项法定权益的实现。而向全体职工提供多元化普惠服务,同时回馈会员、奉献社会,推动解决特殊群体的特殊需要,则真正体现了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不但能促进工会实现开门办会,还能让职工零距离感受到工会组织的温暖。各级工会还认识到,服务职工工作不仅是“送”“帮”“给”,更要服务职工多元需求,调动职工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为此,很多地方注重发挥枢纽性社会组织的作用,强化职工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理念,让职工主动参与到工会工作中,还有很多地方建立了服务工会会员的会员服务卡,提升了加入工会的“含金量”,这些都是工会组织打通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的创新举措。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各地遍地开花、生根发芽的工会服务职工工作,以自身的实践答案回应了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以服务职工的工作体系来打通服务职工的“最先”和“最后”一公里,值得赞一个!